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论袁崇焕是否死于满清的反间计 -- 钢铁雄心

共:💬16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论袁崇焕是否死于满清的反间计

因为窃明和随之引起的大讨论,让我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历史资料,今天姑妄言之,讨论一下袁崇焕是否死于满清所设下的反间计

袁死于反间计最初始于明史

“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

《明史袁崇焕列传》

另外,《东华录》等作了补充

《东华录》“天聪三年” “先是获明太监二人 付与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榜式达海监收 至是回兵 高鸿中鲍承先遵上所授密计 坐近二太监作耳语云 今日袁巡抚有密约 此事可立就矣 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 悉记其言 庚戌 纵杨太监归 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奏明帝遂执袁崇焕下狱”。

由此可见,反间计的逻辑链条是这样的,清朝捉到明朝的两个太监,然后效仿三国演义一般把袁崇焕与其“有合约”这件事貌似无意的透露给太监,太监被放回去以后,把时间告诉了崇祯帝,崇祯“信之不疑”认定袁有叛意,然后“遂缚下诏狱”,最后“法司坐崇焕谋叛罪 龙锡亦论死”。

明史与东华录皆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离事情发生已有百年之久,那么明亡前后,其他史料又是如何记载这件事的呢

《崇祯长编》记载了上述的两个太监的事情

“十二月甲子”条目下有“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为大清兵所获 口称我是万岁爷养马的官儿 城中并无兵将亦无粮饷 昨日选了一千匹马去了 还有一二百废马 次日 大清兵挑选百余匹用 大清兵将春等带至德胜门鲍姓等人看守 闻大清兵与满总兵战 得了马二百匹 生擒士将一员 次日各给书二封 一令春向德胜门投递 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门投递 内言南朝万历时节屡次着王喇嘛讲和 总置不理 前些年袁崇焕杀了我们些人 我们恼恨得紧 又问毛文龙擒了台土兵 我们所以提兵到此 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这其中没有说反间计的问题,也没有说太监跟皇帝汇报听来的消息,当然也有可能是发生过而没有记录。

其余史料均未有记录该事件,而对袁下狱这一事件的记载则是

《明季北略》第五卷“崇祯二年己巳”条目下有“逮袁崇焕”一段,文曰“十二月辛亥 上召崇煥議餉 密敕滿桂黑雲龍祖大壽同入 崇煥進闕不數武 一內監趨出曰萬歲爺在平臺速入 崇煥趨進見桂等在上所 驚沮 上問殺毛文龍致敵兵犯闕及射滿桂三事 崇煥不能對 上命桂解衣驗示 著錦衣拿擲殿下 校尉十人 褫其朝服 枉押西長安門外錦衣大堂 發南鎮撫司監候”。

《国榷》第九十卷“思宗崇祯二年十二月辛亥朔”条目下有“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于平台 崇焕方遣副总兵张弘谟等蹑敌 闻召议饷 入见 上问以杀毛文龙今逗留何也 并不能对 命下锦衣狱”之语。

清初私修《崇祯实录》第二卷“怀宗端皇帝二年”条目下说“召袁崇煥祖大壽滿桂黑雲龍於平臺 崇煥方遣副總兵張洪謨等躡敵 聞召議餉乃入見 上問以殺毛文龍今反逗留何也 不能對 命下錦衣獄”。

正反方的论据基本就是上述这些,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反间计的来龙去脉。

首先一个争论的焦点就是两个太监被放回的时间,《崇祯长编》记载放回的时间是“十二月甲子”而袁崇焕下狱的时间是“十二月辛亥”,在太监回来之前,因此袁下狱和太监回来两件事没有关系。而如果采信《东华录》,两太监回来的时间则是“庚戌”,则在下狱之前。但也只早一天,这一天能不能来得及赶回京城并向皇帝报告也是个问题。此为疑点一。我的看法,首先,《崇祯长编》较《东华录》成书早,那么在记录一些小的事件上会比《东华录》更为可靠。除非乾隆朝的时候又由披露出披露出一些材料,否则应该是前者较为可信。而且在《明史》中并未透露具体的时间。其次,《崇祯实录》在这件事情上记载的比较详细,包括信件内容,相互之间的问话,合乎情理,较之《东华录》更为翔实,那么在时间的问题上也应较为可信。

其次,我们看看故事的经手人,是提督大坝马房太监,姑且不论两人有无文化,能否理解他们所泄漏的机密。假如你是皇太极,你会把设间的这种重要的事交给两个地位极低的太监么?这两个太监可能连向上级报告的机会都没有。即时报告了,层层上报,万一一个上级没注意,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按照《东华录》记载,整件事件过于演绎,太像三国演义中某个场景了,只不过人物换成了太监。当然,也有人说满清就是靠读三国演义打下了天下,那这点暂时存疑吧。

再次,假设崇祯中了反间计,那么,更可能的举动是什么呢,假如崇祯认定袁是谋逆,那么更大的可能是在冲动下立即斩了袁,就像曹操在三国演义里那样,而不是等了半年以后才行刑。另外,假设崇祯认定袁反叛,那么随即做的事情应该立即查找袁有无同党,但从史料中我们没有看到崇祯对袁的部署做任何举动,否则也不会像明史中说的“大寿在旁,战栗失措,出即拥兵叛归。”一个谋逆人的最近的下属都没有去控制,让其自由离去。另外从二年12月到三年8月,这期间皇帝和满朝文武就无一人看出这是反间计?他们的智商也太差了吧。

最后,明杀袁时,给出的原因中并无“谋逆”一项,“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事欺隐 以市米则资盗 以谋款则斩帅 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援军四集尽行遣散 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无“谋叛”“通敌”之语。再看杀袁时老百姓的举动,明廷并没有将反间计的内容公之于众,否则上述明末清初史料不会没有记载。但老百姓仍然生啖其肉,说明老百姓不是因为袁是反贼而憎恨他。

由以上分析,我觉得反间计不是袁遭杀的原因,但这也不是说反间计完全无中生有,可能满清确实有这方面打算,反正给你泼脏水,让你说不清楚。但是从后来崇祯的举动来看,崇祯和明朝的官员没有相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