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资料备考】孙承宗挽袁崇焕两联及诗两首 -- 任爱杰

共:💬35 🌺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什么争议?

有些人不懂典故却在那里胡解。例如下面这位老兄:

与阿龙先生商確

阿龙者,〈这里是北京〉栏目主持人也。胡同里生,胡同里长。憨厚朴实的北京小伙儿,京腔京韵,能说一口旧时京城的风俗与掌故,我老黎亦是他的忠实听众!唯其如此,吾对他的期望也就愈高,希望涓涓细流能汇成滔滔大河,把此栏目打造成观点正确、格性显明的精品!这就需要多学习,深思考,开阔视野,除此别无良方。譬如袁崇焕之死,世人皆以为是皇太极之睿智,范文程之高明,崇祯帝之昏庸,自毁长城。仿佛袁崇焕是大忠臣,没有任何过错。其实,这是很片面的看法!因为他们没有认真研究:

1、“平台召对”的经过;(保证三年复辽)

2、“畏敌如虎,迁延不战”。赵率教听到清兵入塞后,只带三千骑兵拦截,中流矢阵亡。崇祯严令袁军,不许清兵过栾州。可是袁崇焕竟被二千清兵所迷惑,相持一天一夜,不敢出击,直到天亮,准备决战,才发现二千清兵半夜已经撤走。才知上了当!驰援至京后,除广渠门一战外,不管崇祯怎样催促就是不战,任由清军揉躏京畿及各州县!

3、“抗旨议和”。袁崇焕与清廷议和,始于为努尔哈赤吊孝,有探听虚实之意,后来逐步展开。崇祯上台后严令不准议和。可是袁崇焕不听,仍在暗中进行。为获得支持,与次辅东林党魁钱龙锡私信往来,作其内主,虽然钱龙锡信中告诫他皇上不许议和,免除死罪。但私议朝政,知情不举,亦被罢职,东林党从此一蹶不振。并引起袁、毛不和……、

4、“卖粮资敌”。正当全国饿殍遍野,道路相望时,袁崇焕奏清把军粮周济蒙古人。崇祯不许,严令倒卖军粮就是“通敌卖国”按“资敌”论处!可是袁崇焕仍然不听,结果大批的粮饷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清。剩下没运走的就成了清兵入塞后的军粮。

5、“假传圣旨、擅杀毛文龙”!毛文龙曾获镇江大捷,举国欢庆。后居皮岛,经常深入敌后骚扰敌军,为清廷心头大患,不敢专心西进。虽然毛文龙没有复辽的实力,但他手下的战将如耿精忠、尚可喜等都很剽悍善战,如果他真想复辽,肯杀毛文龙吗?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至今仍是一个谜?据说他要与清廷议和,清人说,我们已与毛文龙谈好,如果让我们跟你谈“拿毛文龙的头来!”毛文龙也是封疆大吏,是带尚方剑的,毛至死也不相信袁崇焕敢于杀他。袁曾擅杀一小校被枢辅孙承宗斥责,真是屡教不改啊!

6、袁崇焕不但擅杀毛文龙,自毁长城,而且箭射大将军满桂,满桂与袁崇焕、赵率教、马元龙、毛文龙、祖大寿、何可纲等都是孙承宗提拔起来的将领,共同战斗的战友,袁与满不和,只好把满桂调到大同任总兵。满桂勤王与敌拼杀。当国家危难之际,袁仍不能捐弃前嫌,团结战斗,却唆使步下射伤满桂,满桂在朝廷上脱下上衣给崇祯看,并呈上带有辽字的箭杆检看。袁崇焕面如土色,一言不发。孙承宗选马元龙为辽东大将,统帅全军。袁崇焕仍不服气,一次马计划去救汉人奴役,因天雨接应的船来迟,有近三百军人强渡被陷污泥中,被清军射杀多人,史称“柳河之败”。这事被魏忠贤无限扩大,陷害孙承宗。结果马入狱,孙辞职,而袁本来了解内情,却不置一语!

7、清兵孤军深入,本犯了兵家大忌。孙承宗分析当时形势时说,观察清军用兵不分散抢掠,而是集体行动。本着“不管你几路来?我只一处去!”的老方针。孙建议袁崇焕也应该驻守通州一带,孙掌管天下勤王部队几十路,这样孙袁满联合,阻止清兵逼近北京。这个计划是非常正确而恰当的。如果袁听从老师的话,皇亲贵戚在城外的别墅不遭到破坏,就不会有邢么各的流言蜚语。也给皇帝留点脸面,邢么就不会引来杀身之祸!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上孙都要比袁高一筹!他心里想:让你皇帝老儿看一看,清军是多么的厉害!看一看我是多么的忠心和勇敢!怪不得孙承宗笑话他只能靠着皇帝的大炮才敢一搏。《闻袁自如被逮》(两首)孙承宗沉痛地吟道:

练尔多方练未成,空闻曾铣尔前生。(黎注:教练多年无长进)

恢疆五载承天语,却虏三师傍帝城。(黎注:在火力下才敢战)

魏绛偏和原有恨,汾阳单骑更无兵。(黎注:叹其议和之愚昧)

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黎注:东江指杀毛文龙)

最后崇祯问他:是谁允许你进京的?袁崇焕给向楞了。“前些天你不是还送洒、送肉地犒赏三军吗?怎么到现在倒问我为什么进京了!”其实崇祯这句问话非常有深意,意思是说:是谁拍着胸脯问我保证三年收复辽东的?现在敌人就在眼前,而且有我亲自督战,你都退缩畏惧,以后复辽你还有指望吗?不打仗,你到京城作什么来啦!崇祯对袁彻底失望了……

8、最不能使崇祯帝容忍的是袁崇焕把辽军当做私家军队!他被抓后祖大寿就溃逃东北,要把他追回来,还得袁崇焕写信。在崇祯看来,户部供粮饷,工部应器具,兵部发饷银,不管多么困难,要多少给多少,举全国之力养此一军,而今不能为国出力,成了独裁军阀所有!作为军人,杀敌立功是英雄,马革裹尸是本分!在此役中有多少平民百姓,各将大帅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怎么也比袁崇焕不明不白死得值!

总之,袁崇焕的悲剧下场,即使没有皇太极的离间计,(实际上崇祯根本不信,四个报信的太监都被处死)而他的私下议和,擅杀毛文龙,迁延不战,拒绝正确议见,不积极团结组织各方力量进行反击,实在令人生疑!以至于让清军揉躏京畿直隶,往来驰骋,如入无人之境,举国震动,就是阿龙先生,您来处理这件事也要有人负责,才好向人民交待,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拍着胸脯保证复辽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况且温体仁等还要利用此事搬倒东林党內阁,兴风作浪!(随手写来,未察资料,请阿龙君指正)

黎明堂24/6

(出处:http://bbs.guoxue.com/archiver/?tid-442766.html)

我的老天,敢情反袁派连基本史实(例如袁什么时候说过“三年复辽”。所谓卖粮给蒙古,本就是明政府的一贯政策,事先都得到过批准的。)都没搞清就在“国学论坛”开讲。好吧,你开讲就开讲,连孙承宗诗里的典故都不知道就在那里胡解释,也只好佩服一些人无知无畏。

孙的诗非常平直:

第一句指袁崇焕领兵不久就如曾铣一般被陷害。居然被这老兄解释为“教练多年无长进”。昏倒。如果是这样,后面半句曾铣怎么解释?

第二句“恢疆五载承天语,却虏三师傍帝城。”这是在夸奖袁。上半句说袁得到了天子的承诺五年复辽。下半句说袁赶来援救京城把敌军击退。居然解释成“在火力下才敢战”。天啊,全诗通篇说到过一个字的火力分配吗?不过这位老兄不算最差劲的。有的还把下半句改为“却三师傍帝城”(出处: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21:10386&messageid=17558),自以为这就说通了,是袁把军队带到京城下,全然不顾作律诗上下对仗的规则。“却虏”中的“却”作“打退”、“击败”解。他老兄这么一改就成了语气转折词。真是自己不通就以为人家孙承宗进士出身也会写出这种句子来。

第三句说魏绛、郭汾阳故事。这位老兄大概根本不知道这两位是谁。不知道也没关系,网上搜一搜再发表言论不迟。可是该老兄居然解释为“叹其议和之愚昧”。而那位改诗的,还把这句改为“魏绛偏原有恨, 汾阳单骑更无兵。”徒然引人发笑罢了。

最后一句上半句明明称赞杀毛文龙杀的好,这位老兄实在躲不过只好说“东江指杀毛文龙”。可下面半句怎么不解释?估计他自己也觉得要是把孙承宗认为袁是岳飞的话说出来,他那些谬论就不攻自破了吧。

孙这里用的典故都不是什么生僻典故,这位老兄居然句句都解错,就不知道这位是故意在颠倒黑白还是真的不懂。不论哪种情况,这位反袁的老兄也就蒙蒙没看过史书的一般人罢了。不过这几位无知无畏的本事也大,把一首明明白白的赞美同情袁诗能够颠倒解释成讽刺诗,还堂而皇之的发出来。这些人是何居心还不昭然若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