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厨缘(4) -- 齐若散

共:💬2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厨缘(4)

大费一番周折后,我于1999年10月底到新加坡,这次是因私,通过新加坡的一个中介联系到一个出租车公司,但还是干IT本行。在新加坡通过我一个旧同事认识了一些朋友,从他们口中知道在新加坡干活很忙很累,可我一点也没觉得,甚至认为比我在国内干活时要轻松得多。此话且按下不表。

由於在新加坡的工作只是合同性的,觉得不稳定,没保障,所以,只有我一个人生活在那,齐嫂和儿子都继续留守在国内,他们只是几乎半年才去新加坡一次,这种状况一晃就是三年。

儿子有10个中学同学在新加坡重点中学学习,他从他们口中知道一些当地情况,再加上自己也到新加坡几次,对新加坡印象特差,不愿意到那里读书。所以,我后来申请新加坡PR(永久居民)时,就没有替他申请,最后只是我和齐嫂拿到了新加坡PR。其实,没替儿子申请PR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新加坡政府规定PR的下一代男性必须要服兵役2年,而我们不想他白白地“浪费”这两年时间。

作新加坡人讲,新加坡是个饮食天堂,各种风味的菜都有,任何一个熟食中心都有很多花样可以选择。可是,在我们这些吃惯了国内口味的人来说,那些饭菜都是四不象,说不出来是哪里口味,也说不出来到底应该怎么改进才能是中华菜、具有中华口味,据马来、印度去的人来讲,那些菜也不是那些国家的正宗口味。

说实话,一餐两餐或一天两天的那样吃还凑合,但如果经年累月那样吃的话,恐怕味觉都要变迟钝了。所以,有条件自己开伙的就自己开伙,没办法的就找机会蹭,或定时聚会,以让自己的味蕾不至於忘本。

我在新加坡认识的一些朋友就约定每个周六聚会,一是互相交流一下情况,二是聚在一起娱乐一下(扑克牌、围棋、象棋、羽毛球等)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饭打平伙。

组织者每周总是很早就开始邀约人,等人员定了后,大家就盼着早日到周六了。周六时,聚会地点附近的几个人就约好一起去NTUC超市去采购,等人数到齐了就开始娱乐。如果室内活动时,就一边玩,一边烤鸡翅什么的。有一个人总是心急火燎,只要鸡翅烤好了,就迫不及待的去拿的吃,弄得其他人都心神不定,担心最后一个鸡翅也捞不到。捞不到鸡翅的情况也出现过,而有的人却吃了四、五个,所以,每次鸡翅飘香的时候,也就是最考验人的耐力、风度的时候,等可以吃了,则又到了考验动手能力和动口能力的时候了,谁的嘴巴具有隔热层的能耐、牙齿具有耐火砖的本领、喉咙具有暖气管的能力,谁就能多占优势。好在大家总在一起,多吃一个少吃一个都还接受得了,倒是在一起抢着吃觉得特别来劲,仿佛又体会到国内时的那种亲情和乡情。

正餐多数时候都是菜、饭,特殊情况才可能包饺子、烙饼。碰上包饺子时是最热闹的,基本上是人人动手,捡自己会做的做,等饺子包完,总有人脸上、衣服上沾上一些白粉,就象一个不会化妆的人。而饺子煮好后则是抢的方式,每煮好一锅端出来时,大家立即蜂拥而上,盘子马上就见底了。有的人刚开始还斯文,用筷子夹着饺子沾沾佐料后再吃,后来觉得时间来不及时就直接往嘴里送,一直到所有人吃好,整个过程都是欢声笑语。

我刚开始参加这样的每周聚会时,是另外两个人掌勺,他们各自做自己有把握的菜,菜全部做好了,大家一起开吃,其乐融融。掌勺的人负责组织买菜,那段时期的掌勺者特大方,大家都认为贵的啤酒也买,很贵的虾也照买不误,使得那段时间每人的开销都很大。不过,大家平时克俭,只在周末奢侈一下也毫无怨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申请移民的成功,原来掌勺的两个朋友先后移民加拿大了,后来就由我和一个北京的朋友接手了。为了降低成本,常常是我一个人到我住地附近的巴刹去采购。巴刹是当地的一种菜市场,菜、水产以及瓜果的价格要比NTUC超市便宜,而且新鲜、数量多,即使买10元一只的螃蟹,最后每人每天平摊的费用也不到原来一半。再加上我经常自己打好豆浆带去,或带上自己做的米酒(又称酒酿、伏汁酒) 去,这些是不算大家钱的,所以,每人每次消费不多,又认为吃的好,都高兴得很。

如果谁的另一半去新加坡,掌勺的可能就是她了。齐嫂每次去新加坡,这聚会的日子就由她掌勺,由於她的厨艺明显比我们高不止一个档次,所以,她做的菜都特受欢迎,很快就被哄抢一空。齐嫂做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一点也不吝惜调料,有次做麻辣鸡丁时,那花椒是成把成把的往锅里放,把在站在一旁偷师学艺的朋友看了个目瞪口呆,因为她一次放的量可供我们放一年的。从那周起,那个朋友每次做饭时都要感叹一番。

正因为这样聚会以每周一锅的周期持续着,也因为平时不得不自己做饭,所以,这做饭的水平和兴趣也就慢慢浓厚起来,时间长了,也觉得请几个人吃一餐不在话下。

新加坡人的做菜水平我可以想象得到,很多家庭即使周末休息在家,也是吃饭时间到熟食中心去买几份饭菜回来,自己不开伙,主要原因是自己不会做,根本原因是父母不会做,子女没有受熏陶的机会。有些自己开伙的,但听她们讲做饭的过程,即使初下厨房的国内菜鸟也是觉得不值一提的。

在我离开新加坡前,我就决定请部门同事一次,让她们知道一个中国男人的厨艺。秘书和几个女同事在知道我要请客后都很兴奋,几次问我时间定了没有,要不要人帮忙等。部门里连我一共11个人,不可能象在国内时,客人一边吃,我一边做菜,要先做好放着,则又怕冷了,一些热盘就是要趁热吃才有味道嘛。於是我就计划了有卤菜、凉拌菜、蒸菜以及先炒的热菜。能提前准备的就尽量提前,在确定好礼拜一中午请客后,我就在礼拜天买好原材料,按计划准备后,就直等礼拜一上班了。

住的地方离公司不远,我在中午下班前提前两个小时回家。蒸菜上锅,卤菜切盘,有些不能提前准备的材料安排妥当后,就等着同事来了。第一批同事到后,我就开始坐锅热油,一番煎炒溜炸,所有菜共14盘就上桌了。

看着满桌没有见过的菜,同事们惊呆了,啧啧称奇后,要我一个一个讲解菜名和做法,并用录像机摄录下来。当我讲到拔丝苹果时,她们竟连连追问了好几次菜名,每听我念一次菜名,她们就要眨巴眼睛好久,满脸的不理解。她们的神情把我也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她们为啥对这个菜名这么执着。反复比划、解释了几次后,我终於明白为啥这么她们奇怪这个菜名了,原来,她们把“拔丝苹果”听成了“BUS苹果”,还直奇怪那苹果的形状一点也不象BUS,也不是用类似BUS的器皿去装的,有的人甚至以为那苹果到新加坡时是用BUS装运,而不是卡车、飞机、轮船什么的运输工具。终於弄清楚原委后,我们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在同事们眼里,我做的菜比熟食中心的好吃多了,甚至可以和餐馆里的中国菜相媲美了。回公司后,她们就义务宣传我的厨艺,后来竟然有另外部门的人问我关于做菜的事,我都觉得她们是否在暗示我也请她们一下。

离开新加坡很久了,和一些同事还有Email联系,而他们也很可能在某Email中突然提到我那次的请客,说很怀念我做的菜,说还想有机会吃我做的菜,说我为啥不早请客,这样的话,我离开新加坡之前就可以多敲诈我几次了。

请继续观看厨缘(5)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