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三十华里很慢吗?-黄石军的行军速度 -- 河兮兮

共:💬100 🌺98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三十华里很慢吗?-黄石军的行军速度

三十华里很慢吗?

我是新手,老在河里泡着不发帖,看到好帖子自是觉得赚着了,但有时想跟两句嘴却又不够积分,堵得有点慌,这里想弄点积分,先谢谢啦。

读任爱杰兄《中国古代士兵的行军速度》,任兄质疑“网络写手”灰国宝同学不作考据、将黄石陆路行军三十华里/日说得象飞将军似的,同时“诋毁”骑兵部队的速度,严重“缺乏常识”。在俺看来,这个评价好像是火气大了点。

先说任爱杰兄的“指控”点:

1. 明朝步兵三十华里/天的速度不可能是“神行”,最多一般而已。

例证:陈胜吴广军可日行60~70华里

2. 骑兵速度则更快,不可能是步兵的累赘。

例证:霍去病、蒙古骑兵均在日行百里之上。

俺是搞工程的,平时为了控制进度,总是把可能遇到的障碍事先计算,所以要我组织一次2500华里的远征,就要考虑很多影响速度的不利因素,如果要我象灰国宝一样,只是“写”一次远征的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正常人步行速度:8华里/小时 X 8小时/日= 日行64华里

然影响速度因素为:

1. 总连续行军距离为2500华里,时长80天,(谢AUV兄《窃明西南攻略》提供宝贵统计),体力持续消耗;

2. 过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境,山地居多,陆行不畅;河网众多,古时涉水渡河能力有限;

3. 辎重、畜力众多,沿路警戒需时;

4. 兵员众多,道路狭窄,首尾必保持连接,协调需时;

5. 步兵平均负重20斤以上,且军无现代登山鞋类,日久必多脚部问题,速度逐日下降;伤病减员,重伤病留驻,轻伤病需时照料,必拖慢速度;

6. 兵员主要为东北人,入山林而水土不服;

7. 浩荡王师,非亡命流寇,欲保持战斗力,无需拼死狂奔;

8. 其它不定因素。。。。。。

如此看来日行三十华里,实不算慢。比起其他军镇士兵,那应算很快了吧。

另,仁兄举陈胜吴广军为例时说:

“如果算三十天月的话,(陈胜吴广军)平均每天48华里。而事实上当时不可能走直线(不可能无视中间的崇山峻岭和河流湖泊,从天上直飞过去。)所以事实上的行军路线还是曲曲折折的。则实际路程应是这个距离的两倍左右。这样,实际速度应是每天百里左右。而这个速度并不是武装大游行,而是攻击前进。则实际行军速度可能还要高。”

我就要说了,既如此,黄石军过山路更多,山路岂不更曲折?乘两倍还不止了。我曾在云南乘公共汽车,车入一山,路况还不错,狂奔约大半小时,下山时发现仅比上山时位移不足一里,只为避开一堆乱石岗。这样的路,黄石应该也会遇到些吧?

俺们广东那旮俗话说:“听故事莫驳故事”。既然知道是故事,差别不大也就算了,乐趣也多点。我想任兄最不愤的还不是“三十华里”,而是灰国宝对袁崇焕的批评,这里可能就要平和一些了。假设任兄与灰国宝,一人是袁崇焕的控方律师,另一人是辩护律师,大可把精力集中在被告身上,不要太追究对方律师的人品问题,何况“网络写手”是写东西给大家看的,至少是个中性词吧,不必称其为“一些架空网络小说写手”、“某网络写手”略带贬义。拿出些论据讨论便好,读者大概也更爱看。

说说袁崇焕这个人,我是看《碧血剑》知道的,当时觉得此人热血忠心,乃国家栋梁,失之令人扼腕不已,认为此人在则明不为后金亡。后来看了人民出版社樊树志的《崇祯传》,才发现不完全是那么回事,热血忠心可能还是,但并不是那么个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缺陷很多,能力有限,诚信度有限,且对同僚不那么忠诚。灰国宝能提供很多对他的考证,也让读者能多方面了解这个人,不是坏事,读者自有能力分辨。

还是那句话,挣积分出营为主,请给点支持,必当相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