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分形历史学 -- 同人于野

共:💬27 🌺10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确认一下,文中的图没有问题,只是画法有点特殊.解释见内。

常规的对数坐标图,应该是用原始的数据,在对数刻度的坐标上画出点来。而轴标题应该是原始的数据。从古董级的对数([半,双)坐标纸,到现在的绘图工具(origin, sigmaplot, kplot, axum,excel,免费的gnuplot, 乃至大一点的计算工具mathcad, maple, mathematica,matlab 画对数坐标应该都是这样画的。

如文中的那种画法,需要把数据先取对数,然后在线性坐标系中画出来,但轴标题应该标明是原始数据的对数,如文中图那样。两种画法的结果完全一样,这里更正我上面的说法,曲线的形状没有改变,拟合方程也应该一样。(试了下,拟合方程参数一样,但拟合误差不一样)。

上述的工具也不是不能画出这样的图,但是多了一道手续:先把数据取对数,再在线性坐标中画。多了道手续,而且这种画法在文献中比较少。

顺便浏览了下楼主给出的链接,好像这个著名的曲线应该是Richardson在1961年的一本书上给出的。这样的话那个著名的拟合公式也应该是他做出的(因为图中有拟合线)。只是不知他是怎么解释的?MANDELBROT用分形的理论给出了新的解释,就把文章发到了Science,所以Idea是极其重要的呀。看这个MANDELBROT是在IBM 的Watson中心工作,应该是个数学家?也不一定.我以前的同事,学得是化学,却在这个中心搞了几年半导体器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