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爱卤煮 -- 怅望西风

共:💬37 🌺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爱卤煮

卤煮这东西在没来北京之前就知道。当年在大学期间就从图书馆借到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面王小波与陈清扬重逢的时候,王小波正在庙会上吃卤煮,说这东西“不登大雅之堂”。也从另外的书里面知道了卤煮的基本内容,当时感觉京城的小吃那肯定是不同一般滋味,有机会一定要品尝一下。

刚来北京的时候,公司每天的盒饭每天都千篇一律,吃了这顿不想下顿。我为了熟悉环境,有空在公司周围四处流窜,每天晚上的主题就是外面找小饭馆吃饭。正好在离公司一站路的地方就有一个卤煮的小门脸,外面写着小肠陈三个字。在外面一看,一个挺大的铁锅里面煮着各种东西,有火烧,小肠,肺头儿,锅里的滚汤突突作响让人很有食欲。旁边有个伙计身前有一案板,麻利的把东西切好了放进碗里。我感觉不由自主就抬脚埋了进去。老板娘用正宗的京片子问道:“您要几两的?”

那时候的京片子刚刚学到初段,就好像钱钟书说的,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因此不大敢开口说话。老板娘看出来我第一次来,就继续介绍:“菜底儿四块五,火烧八毛一个不够您可以再加。”我赶紧说:“三两。”然后找靠里的地方坐下。这个馆子非常小,前面的大锅和伙计隔出来一间小屋子就占了三分之一。一共就5张桌子,上面摆了酱豆腐汁,蒜汁,醋,韭花酱,辣椒油等等。不一会我要的就上来了,热气腾腾,酱色的汤汁上面还有翠绿的香菜。先夹一块小肠,滋味浓厚,很合我的胃口。很快就把一大碗吃了个底儿掉。后来在鼓楼炒肝店(兼卖卤煮)那儿有雷恪生写的“解馋”两个大字,我不懂书法,不过看了深有同感。不过毕竟这东西毕竟不能天天吃,仅仅是隔一段时间去那儿打打牙祭。里面生意一直不错,有人甚至专门买了回家去吃。还有人在里面买上几两二锅头,边吃边喝有滋有味。一大碗吃下去之后浑身发暖,冷风之中带着回味回去,自然是惬意的很。

后来我们公司搬到了另外的地方,那家店也关门了,我在别处也都尝过其他的卤煮,包括有了连锁店规模的“小肠陈”饭庄。卤煮情节一直伴随至今。

前几天肥猫兄和张七兄撺掇去南城吃卤煮,说那才是是倍儿正宗的小肠陈。现在我的身板儿不比以前了,横向发展趋势严重,用他们的话说像极了胖翻译官,所以吃碗卤煮还要做深刻的思想斗争和检讨。经不起他们的撺掇,在冒着寒风步行到达地铁之后,在坐了被差点挤回原形的轻轨之后,在出轻轨站在人群里面蠕动20分钟到换乘站之后,在乘坐上环线地铁之后,在从地铁出来火急火燎的打车并问路之后。。。终于看到了已经吃完了站在外面等我的两位同志。

“。。你们都吃完了?”

“啊,你来得太晚了。你进去吃我们等你。”

“不必了吧?我们换地儿吧?”

“你没看都快拆了吗?这次不吃没机会了!赶紧进去找地方坐下,我给你买了端过去,你来一二两的尝尝也不算白来一趟啊。”

盛情难却,赶紧进去。也是外面一个大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二锅头也散卖,用的量酒器具竟然是专业的化学量杯。里面也是很小的一间,但是人却坐得满满的,我看到旁边有3个人一桌的赶紧凑过去:“请问这儿有人吗?”

对面的中年女士很客气:“没人,您坐这儿吧。”

我坐下等着我的端上来。对面那位问我:“怎么就一个人来吃啊?”

“还有两位已经早吃完了,外面等着我呢。”

旁边好几张桌子都是满满的,一大碗香菜在桌子之间传来传去。好几桌是带着女朋友的年轻小伙儿,而且用白瓷碗喝二锅头。不停的有人端着满满的的大碗从我身边走过去。

对面的中年女士向我对面说道:“大妞儿,再给你加二两?”我旁边的女孩说:“我最多能吃一两半。”合着是一家子阿。那位中年女士出去要东西了,然后那位被称为大妞儿的女孩又和我斜对面的年轻小伙儿说了几句话,问什么时候回家。我才明白可能这是岳母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外地姑爷来的。看来这位姑爷对这东西并不感冒,把里面的火烧夹起来咬了一小口再放下,看来四口吃不完这一块火烧。好大一碗呢这位姑爷看来需要有点毅力才能享受完。

我的很快端上来了,果然味道很好。小肠肥而不腻,豆腐和肺头等等也煮的滋味浓厚,美中不足的是几块火烧没有煮透。没办法生意太好这么多人来时间上不可能掌握好。我三口两口吃完把汤也喝光,那位姑爷还在细嚼慢咽呢。“我吃完了。”和对面的那位女士招呼一下准备走,外面还有两位站在冷风里呢。

“吃完了?再见阿。”我看见对面满意的赞赏的笑容。

。。。

。。

嗯。。刚才和我聊了这么多,却没和那位姑爷一句说话。。她不是因为我刚才吃得香甜把我看成她们家备份姑爷了吧?

。。。

。。

板砖飞舞,落荒而逃。

元宝推荐:landlor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