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交友的随想 -- 高柳新蝉

共:💬17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于交友的随想

感谢有了网络,有了博客,让我能够找到相似的灵魂,可以找到思想上可以交流的人,网络经常让我惊喜。有时是自己在想的,看见别人用文字写了出来。好像自己身上的痒痒被别人挠到了,时有很爽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网上混得久了,不知不觉地在生活中的朋友交往中,也偏执地对思想上的共鸣期待很高,或者说,把在网上交往方式挪移到了生活之中。今天是多年的老朋友来看我,我很高兴,几个人在咖啡馆聊了几个小时。但我发现在许多时候,我在阐述一些对事情的看法时,并没有得到我期待的共鸣和理解,让我觉得讶异,然后自然是有点沮丧和失落。我显然是把朋友的不同角色有点弄混了,把理解和认同理所当然地设置成朋友一词的默认值了。

然后我们的谈话慢慢就转移到比较现实层面的问题,比如现在打工是不是辛苦,新年去哪里度过,毕业以后如何打算...大家谈论地更有兴致,也更容易找到话题... 感觉上,我们仍然是老朋友,知根知底的熟悉,同时也还是一种带着距离的熟悉。感觉是有落差,可是再一想,也很正常。我开始没有意识到,多年的生活环境差异让我们的共同点已经很少了,而我们之所以是朋友是因为过去共同的经历,而这些经历也多是生活中的交集。所以隔得远了,就是各自分开来生长,没有相同点,也是不奇怪。怪不得老朋友见面,多半是叫"叙旧"。即便多亲近的人,都有可能分道扬镳的一天,而有时一旦过了分叉点,只会渐行渐远,要再相交,机会只会越来越渺茫。而我的问题就是,总是没有或不愿认清这一点。

在网上也许更找到思想上能有交集的人,而在现实世界里,这种相遇的概率真是太少了。古时候没有网络的人该活得多寂寞啊,找个人谈谈理想都要驾着马车赶个几百里路,吃上一桌酒小住几天再往回赶几百里路。而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诸如孔丘同学等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很没有效率地浪费在周游列国的路上了。这样一写,搞得像是我多有思想的一个人,非得时时和人擦出思想火花,其实恐怕就是我思想零碎杂乱,不成体系,无法一一诉诸文字,所以才一直在苦苦挣扎,在蒙昧和顿悟之间徘徊颠簸游荡。

一个朋友早就批评过我,在生活周围的人是有不同的身份和定位的。醉钢琴说,好像无论和谁交往,都只能拿出她的一个子集来。这样子形容我觉得很形象准确,我想象的是叮当猫,每遇到一个问题小孩,就在大兜里找啊找的,然后翻出一样宝贝来,说:嗯,我想这个东西你应该合用。其实要是能找出一个子集来,就是已经很不错了,比没有强。所以我在想的是,也许我应该多准备一些不同的宝贝,等到遇到一个人时,就在口袋里翻呀翻的,看有没有可以和他交流共享的,实在没有,就想办法从他那偷来一两件收着,以备后用。这样人生大概会变得更丰富和快乐,更开阔,能给予和得到可能性越来越多,容量越来越大。像衣服内侧插满工具行窃的小偷,总能找到一把称手的工具开保险柜吧。

不过这样的小偷怎么让人觉得像《警察和小偷》里的陈佩斯呢?

元宝推荐:老马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