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话《窃明》 -- 萨苏

共:💬166 🌺2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们掌握史料不多

舆论的力量就很重要了。

实际上,《窃明》这本书里面的史料如果可靠,我们就足以重现袁崇焕的本来面目了。

比如,作者提到由于广宁大败,明军放弃堡垒群败退的时候,提到此后袁崇焕大修宁锦线堡垒,依然不能复原来要塞的十分之一。假如这是真的,何来袁建造堡垒线造成大明经济崩溃的道理?因为原来孙承宗的堡垒线花费十倍资金,也是在小冰河时期,若算起来是不是责任更大?须知没有证据显示袁崇焕的贪污,袁死后并无余财,后人也没有发现“袁崇焕藏宝”。辽西将领的确有贪污的传统,但要是数儿太奇怪也不大可能。

比如,作者提到对后金的作战,使用的战术是建立近代军队,以克服如下两个问题 -- 明军缺乏纪律和战术素养,缺乏可靠的武器。还有一个作者虽然不承认,但是在与孔有德共同阻击后金军时已经描述了 -- 传统骑兵和步兵(指的是非近代化训练后的步兵)作战时,步兵在战斗力,机动力上先天不足。明朝在没有可能获得近代军队训练的情况下,“凭坚城,用大炮”是不是一个良好的战术?前者,抵消了骑兵的优势,也回避了战术纪律和素养的问题,后者,其实就是放弃了步兵武器的改进,集中精力于远程高科技杀伤兵器,充分发挥明朝的科技优势。假如不考虑这是袁崇焕提供的思想,我觉得大家可能会接受它的合理。

还有就是退守山海关问题,高第弃守各堡造成后金对明军物资的大量掠夺,其损失,包括粮食,被服,火炮等,作者也有明言,规模之宏大实在令人震惊,成为日后支撑后金发展和作战的重要储备。这是从史料而来。那么,再说宁远之战就有的说了 -- 首先这肯定说明后金打宁远(如果宁远不守就是打山海关)不存在后勤问题。其次,袁之前,关外守城莫不以失败结束,袁应泰,王在晋都是先例,作者也提到了毛文龙守镇江。袁崇焕守住宁远,是守城成功的第一个例子。这是不是可以推导出 -- 第一,袁不会是为了好名声和前途守宁远的,要知道这之前守城的都死掉或被俘了,人都死了何来前途?第二,袁能守住宁远并非侥幸而是能打 -- 否则别人怎么那么不侥幸?打完宁远还能打觉华,说明后金的战斗力此时并没有衰竭。

若有兴趣,这方面的东西,找一找挺有意思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