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四小名捕之六个抓不住一个 (一) -- 萨苏

共:💬350 🌺124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四小名捕之六个抓不住一个 (三)

谁来过还最没嫌疑呢?老两口迷惘半晌,最后老太太想起来一个人 – 那老师来家访算不算呢?

说着很不自信,大概琢磨呢 – 要照这个,查户口的警察算不算呢?

什么时候来家访的?

大概半个月以前吧。

进里屋了吗?

进了,就这个茶几上聊天的。。。不会吧,很斯文的一个小伙子,对孩子很好,还特别有礼貌。也就聊了五六分钟吧。

老宋说你们查查这老师的资料。

一查吓一跳 – 崇文区模范教师,教学好,人缘好,修养好,勤于助人,早来晚走。

老宋说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人象。

为什么?老宋说从那两个细节感觉的,一个是案发时套间中间的门是关着的,当时家里没人。老太太记得老两口出去买菜的时候,中间门是敞着的,那么谁关的门呢?

只能是案犯。

案犯关门干吗?没有任何好处,老宋的判断是,这是个有教养的人,随手关门成习惯了。而这贼偷录像机还不厌其烦地把包装盒也带走,又说明他做事条理分明。

这可都是好品质啊。

没错,老宋也这样认为,但是,有好品质的人也难免一步走错,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从随手关门,条理分明,能够认识到录像机的价值(识货),并判断出包装盒和录像机属于一套,而且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指纹,作案预谋性强等等来看,他判断此人应该具有较高教育程度,换句话说,这案子是知识分子干的。-- 事后证明此人对指纹在破案中的作用比较了解,因此是戴手套作案的,这在当时初次作案的人中比较罕见。

而老两口描述的这位家访老师,无疑具备以上所描述的多种特征。所以,越说他怎么有礼貌,有知识,越让人觉得有嫌疑。

别的知识分子怎么没嫌疑?废话,人家没来过这儿阿。

于是,老宋他们就奔了这所小学,和这位老师当面碰了碰。这名正言顺,了解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么,有没有和什么坏孩子来往啦,平时说过什么容易引人注意的话啦,这样,接近了嫌疑人,可就算怀疑得不对也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一聊,察言观色,交锋就已经开始。

其实,这之前,老宋他们还遇到两个麻烦。

第一个麻烦是失主家三口人都否认曾经借过钥匙给别人,可种种迹象都表明案犯是从门进来的,他没钥匙又不撬锁怎么进?难道是茅山上的道士下来作案?那好像就该归赵朴初赵真人而不是我们警察管了吧。

第二个麻烦是老两口说得明白,跟没跟X老师说我们每天早晨出去买菜的事儿?没有没有,人家家访的时候,聊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我们跟人家说这个干吗?

是啊,谁没事儿跟家访的老师汇报自己的生活规律呢?人家又不是记起居注的。

可这俩麻烦不解决,案子没法往下走,怀疑谁都是瞎怀疑。

老宋的办法就是聊,天南地北的中间加上几个正经问题,他的目的是让对方放松下来,这找线索跟找东西似的,越使劲儿找越找不着,你不找了,可能反而抽冷子一下想起来。

连老宋都没有想到运气这样好,两个线索居然都是在那小姑娘身上找到的。

和小姑娘说着说着又聊到家门钥匙这件事儿,借给过别人没有?

没有!小姑娘回答得非常干脆,不过,说完又犹豫了一下,好像有点儿发愣的样子。

有门,这孩子闹不好有什么事儿没说 – 小朋友再想想,再想想。。。

嗯,借我们班教室的钥匙算不算?

那当然不算了。老宋有点儿失望

小姑娘:可是。。。

老宋:可是什么?

小姑娘慢条斯理地说:可是我的家门钥匙和教室钥匙当时是拴在一块儿的阿。

老宋:等等,你说什么?谁跟你借过这个?

原来,小姑娘是他们班的班长,按照学校的做法,班长都掌管着自己班教室的钥匙,小姑娘怕丢,就和家门钥匙拴一块儿挂脖子上了。当然有时候小班长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及时去开门,就会把钥匙借给别人。

老宋:那么,有借钥匙的人知道另一把钥匙是你们家的么?

小姑娘:我当然要跟他们说啦,这是我们家的家门钥匙,你们别弄丢阿。

老宋:你不是说没把家里钥匙借出过么?

小姑娘:当然没有借过啦,我借的是教室的钥匙么!叔叔你怎么这么笨呢?

老宋:……—%¥#··!!

还好,小姑娘列出来借过钥匙的人里面,那位模范教师赫然在列,说明老宋他们的推测又可能成立。

那么,两位老人每天早上去买菜的习惯呢?

你爷爷奶奶每天早上出门买菜这件事儿,跟别人说过没有?

没有!小姑娘回答得非常干脆,不过,说完又犹豫了一下,好像有点儿发愣的样子。

有门,这孩子闹不好又是有什么事儿没说吧 – 那小朋友再想想,再想想。。。

嗯,我不说大家会不会知道?

那当然不会知道啦。老宋有点儿失望

小姑娘:可是。。。

老宋:可是什么?

小姑娘慢条斯理地说:可是我在作文里面写过啊。

老宋:等等,你说什么?在作文里面写过?

原来,小姑娘在写作文的时候写了《我的爷爷奶奶》,里面写了老头老太太每天早上去早市买菜,又便宜又好,路上还能散步锻炼这些事,还被评为范文过。

老宋:那么,有人问过你作文里面写的内容么?

小姑娘:当然有啦,老师就问过我写的是不是真实的事情,作文只能写真的事情,不能瞎编。我说当然是真的啦。

老宋:这么说你把这件事告诉全班了?

小姑娘:当然没有啦,我从来没告诉过他们,我写的是作文!叔叔你怎么老是这么笨呢?

老宋:……—%¥#··!!

还好,那位模范教师正是教他们班语文的。

而与那位教师的初步交谈,显示此人心理状态很好,回答问题从容不迫,对警察们的工作很配合。老宋于是询问起小姑娘那几天的行踪来,冷不丁问一句 – 27号那天,她参加早操了吗?

参加了,我记得看见队列里有她。

第一节课呢,她有没有上课?

那不是我的课,不清楚。

哦,那天您第一节有课么?您当时在学校么?

没有,我的教案忘带了,我骑车回了趟家去取。

。。。

谈过之后,老宋他们基本已经可以认定这位模范教师有问题了。原因是那个小姑娘家失窃,但当时并没有公布是哪一天发生的事情,而这位教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各天的行踪都说得比较模糊,唯有发案的27日,一天的每一分钟他几乎都能记起自己当时在干什么!

而且,他在案发时的行踪,无人可以证明。

不过,推断归推断,依靠这个抓人不行,怎样能够突破他的心理防线呢?其中一条线索引起了老宋的注意。传达室的老工人证实,此人当天早上曾骑着车离开学校,很快返回,时间不超过30分钟。那么,这之间真的象他说的回家取教案了吗?

老宋看看地图,告诉身边的几个警察 – 明天,早操开始的时候,你们几个从学校骑到他家,用最快速度再赶回来。

那您呢?

你们别管。说着老宋也推出一辆自行车来。

第二天,老宋也是早操从学校出发,目标,却换了那老夫妇所在的地址,到了地方,歇了六七分钟(估算的作案时间),掉头往回,到达学校一看表 – 整整三十分钟。

半天,那几个警察才陆续回来,最快的也要四十多分钟。

你们怎么这样慢?老宋板了面孔。

没办法队长,上班高峰,到处都是人,根本骑不快阿。

就是他!我说么,看这距离我就觉得他半个小时打来回不够阿。老宋嘿嘿一乐,颇为得意,得意之外又有点儿困惑,这个漏洞很蹊跷,这位天天骑车上班下班,怎么对回趟家要多长时间算不清呢?难道因为他是教语文的?

事后才明白,这名为人师表的窃犯之所以犯了这样大一个错误,和教语文数学没关系,却和他是模范教师大有关系。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