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两汉史杂谈(4)--论汉光武帝刘秀 -- 温相

共:💬76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光武处理功臣的态度和治术

2.光武在处理功臣问题上的态度和治术

汉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和功臣共始终的办法来处理一向困扰君主和臣下双重方面的问题,获得了后代史家交口的称赞,然而,究其内里,这和刘秀长期以来的行事风格是分不开的。史书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这是光武称帝之后和家人团聚的一场普通对白,也是一次光武的自我政治宣言:

帝幸章陵,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以柔术治天下道出了光武治术的本源所在,对于这一点光武本人并不讳言,他教诲臣下说:“《黄 石 公 记》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胜。”光武一反汉高强硬的举措,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始终坚持保全首领的做法。比如大将冯异威权日重、关中瞩目,有人告发冯异准备自称咸阳王,刘秀就把这个书信交给冯异本人,冯异惊恐异常,上表自辩,刘秀回复说:“将军之于国家,义同君臣,恩犹父子,何忧之有也?”大司马吴汉屠戮成都,而光武出于保护的角度考虑宁可责备宗室刘尚没有尽到劝阻的职责也没有对吴汉加以刑诛。同时,光武还比较喜欢通过旁敲侧击的办法表示自己真正的政治意图并且曲意的传达给功臣,太子问光武关于战守的方略,光武回答说:“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邓禹、贾复等人立刻读懂了皇帝的意思,纷纷解甲归田。而光武本人在达到目的之后,也经常大施恩宠的手段,史称:“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诸侯,而太官无馀。”光武尽量扩大和功臣之间的政治距离而缩短和他们亲朋故旧的间隔,把亲情上升到政治之上,用一种温情脉脉的面纱笼罩住政治本来的狰狞,这也是光武柔术的炉火纯青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后来宴请功臣中光武和云台二十八将的对话中就很能说明问题,光武自己说:“朕要是不起兵讨逆,可能就要终身做学问了。”功臣太傅邓禹说:“我要是没有遇到陛下,可能就是一个五经博士了。”扬虚侯马武见皇帝和首辅都这么谦虚,自己就更加谦虚的说:“马武要是没有遇到陛下,那么马武一定是去做一个县里抓捕强盗的差役了。”光武说:“你马武自己不去做强盗就万幸了,还可能指望着做抓强盗的头吗?”君臣相对大笑,宴会尽欢而散。从这个其乐融融的场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光武在处理和功臣的微妙、复杂的关系时的良苦用心所在了。

而问题的另一方面则是功臣自身的组成性质和他们配合的程度,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角度。光武功臣如邓禹、李通、吴汉、寇恂、贾复、耿家父子等基本都是知书会义、出身豪强的,和刘邦的功臣萧何、曹参等人出身贩夫走卒截然不同,而且,也和韩信、彭越出身草莽也有区别。再者,光武本人对军事指挥权一直严加控制,很少对功臣假以方面的事权,功大者如耿?m、吴汉,光武比之韩信、周勃,但是,一矣战事结束立刻收缴兵权。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他们形同割据的局面的形成。这也是光武所谓柔术制刚的道理所在。

再者,光武的功臣很知道逊避和配合,皇帝的意图一旦明了,很快就付诸于行动,头号功臣邓禹,“内行淳备,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 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号称赛曹参的贾复“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就是长期典兵在外的大司马吴汉也是“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他们的谨慎小心、厚自奉养直接导致了光武功臣政策的贯彻始终。否则,很难想象光武一朝会不会出现杀戮功臣的惨剧。即使是这样,光武对王侯的防范还是不减的,建武二十八年,光武借故搜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据《后汉书》记载,光武一朝,“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由此可见,光武的柔术也有不柔的一面。

宽严相济、恩威并用,君臣的共同努力终于形成了一个难得政治格局,所以,后代在评论光武“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故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的同时也等于肯定了功臣们的自知之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