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生活中的疑问----练功券有什么用? -- 罗博

共:💬60 🌺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起来简直像我生活在过去一样……

虽然其实俺网上银行都用了三年了,公司一年发两次现钞奖金,我也就一年两次去银行找自动存款机。网上购物有U盾,基金股票有网银,见识国有四大行脸色的机会已经少到可怜。自恋地说,我和银行的关系大概就是你所说的现金越来越少用的发展方向吧。

可是,这是在上海,而且,我足够年轻到可以接受、敢于使用并自如驾驭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如果我不在上海而在别的中小城市,我是否知道网银?我是否敢冒着网银账户钱款全部被盗的风险使用网银?甚至,我是否有一台属于我自己的,能上网的安全的电脑,来让我使用网银?

我有理由相信,在现在的中国像我一样的人不会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也就是13亿里不会有一千三百万。如果您觉得这个数字过于低估,请提出您的分析。

那么这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他们不能不会不敢使用网银,是不是仍然要和现金打交道?

只要他们还有要和现金打交道、有柜台存钱取钱的必要,国有四大行对点钞功夫的重视也就还有必要。

服务的提供可以领先于被服务的需求而展开,那个著名的“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因此市场潜力可观”的故事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它很难、甚至我认为是不可能领先于被服务的需求降低而结束。落到点钞所关联的现金业务上,这甚至不是不可能,从道义上讲也是不应该。那90%不会不敢不能用网银的人,未见得您还能不让他们做现金业务啦。要处理现金业务,点钞机又不可靠,您又拿新思维搞新工具忽视点钞技能,这个正确性和效率都靠什么来保证呢?不可能因为网银是发展方向,国有四大行开始追求,呃,网银的方便性,安全性,blah blah,开始忽视点钞的速度和正确性,那会给现金存取款业务带来多大的震荡,危害,混乱?现在去银行领退休金的那些7、80岁的老人,本来就老眼昏花记性退步,又害怕面对atm吞卡,甚至可能寂寞到和柜台人员聊两句天也好的地步,突然之间他们存钱取钱碰到柜员永远搞不清数字,真钞假钞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无间道,拿个500大洋做下周的菜金这么简单的事也要等一个上午,那是不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点钞和算盘有如下几个不同:某种角度上说,计算机是算盘的升级换代产品,它从一开始就只是工具之间的变迁;而点钞技术和点钞机分别是人类的技能(你不能说钞票是工具,或者练功券是工具吧?)和工具,这两者似乎不能互相取代。审计会计之类财务的工作,说到底用算盘还是用PC或者ERP都是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人面对的问题,无论会计做还是审计查,大家都是知识分子(笑)。可是银行和银行消费者就不同了,在银行工作肯定得有相当专业的知识,去银行消费并接受服务可是完全没有这个限制。日后也许会用网银的人越来越多,但只要中国境内还有人不那么知识分子或者不想知识分子,只要他还需要用到柜台存取款,国有四大行的点钞技术就一日不可荒废,还得战战兢兢的训练并比武。

去西安旅游的时候,四处在网上找单身女驴的出行秘籍。诸多秘笈有一点提到,建议办一张邮政储蓄卡。因为在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它可能没有任何一个银行哪怕是国有四大行,但不会没有邮政局。只要有邮政局,邮政储蓄卡就能在柜台拿到钱。看,我这样可以不依赖柜台服务的人,临了还是逃不过要和他们打交道。

网银业务逐渐推广,这是时间问题;网银业务在现今之中国不可能完全彻底取代现金业务及相关联的点钞技能,这是……——我觉着这是常识问题,不过您还是自行填空吧。

ps,其实谢蕊说得很明白了。点钞技能国内外都很重要,我不知道您哪儿得来的印象,对点钞技能、及重视点钞技能的国内银行界如此鄙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