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旁观英国: 君子之死 -- 风雨声

共:💬78 🌺1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可能这就是教育的重要所在了

来了之后听人说,多数英国人上到A-Level(大学预科,不知是否能等同于国内的大专?)就不继续上了,至于硕士学位,已经快变成国际学生专场了

一方面是因为确实上大学很贵,对于储蓄率很低的英国家庭来说,收入低点的一次要拿出这么多钱来确实很难(,好的大学学费可以高到小20k,低得也要8k左右.至于硕士,40k的学费在对你招手...另外一方面,在英国,就连在ASDA买个菜都能申请贷款,当时真是吓死我了)

另一方面则要感谢英国政府的福利,公交车司机一周底薪500,加班另算,地铁司机一年30-40k,而我在牛津街(Oxford Street)和邦德街(Bond Street)上的劳务中介看到的资深部门经理,也就23-26k一年,奇怪的是总裁私人助理一年能拿到30k.这么看来,读不读书,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差别不大,更让人提不起精神去读书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这个国家里,法律日益变得宽松无约束.反社会的未成年人已经成为公害,但是似乎没啥好办法对付,小偷日益猖獗,但是警察依旧是慢吞吞的.申请个搜查令对于英国警察就像是一场极其危险的全武行,这最小武力原则果然不是盖的,只是服务人民原则不知道被扔到哪里去了

LLM这样的法律短训课程已经日益取代昂贵漫长的律师工会培训,就连LinkLaters这样号称全英第二大(还是全球第二大?)的律师行里也充斥着LLM的身影.想想美国人仍旧顽固的坚持说,法律所需要的人才需要有高等教育背景和3年的职业培训,英国人已经只争朝夕,连放假带论文,一年一茬,就像韭菜一样迅速的培育着他们新的法律工作者

更何况英国要为美国的政策买单,北约东扩欧盟增员,明里暗里都看得到山姆大叔的手,只是只有伦敦会在2年内涌入100万名新移民,美国的签证官依然怀疑的看着每个申请美国签证的人,用移民倾向把他们里的大多数全都砍掉

看看伦敦的建筑,自然确实是非常精美,但是仔细一看,从大型建筑到狭小的民宅,多数是1891-1910年内的建筑,他们留下了大英帝国最后的辉煌,同时也丧失了重新前进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倒是更喜欢每天都有新模样的北京

书店里的书总是非常得贵,专业的商科书籍过100镑是家常便饭,原来看过一位老兄发得图片纪实,在新德里,几乎每个书报摊都会出售哈佛商业周刊(Harvard Business Review),可怜我在伦敦,快把腿都跑断了,才在远在伦敦西一区的The Borders总店里买到,价格是13.75镑,难怪当时指点我的那个人说:\"那玩意太贵了,我从来没看过.\"

免费报纸很多,但是版面里翻来倒去全是八卦新闻娱乐焦点,能花80p买一份卫报(The Defender)的已经是凤毛羚角,据说在英国,要是一户人家能订一份经济学人(Economist),那就是相当有地位了

普通人最大的消费就是那遍天遍地的酒吧,早上10点公园的长凳上就能睡倒好多看着年纪不小的人,地铁上拎着一罐啤酒上车简直是家常便饭

这样的社会,如何能保持自己的绅士风度?

关键词(Tags): #英国#感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