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小蓑(笠翁)所引用的史料 -- 十八亩段

共:💬14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关于小蓑(笠翁)所引用的史料

徐海东受到迫害主要是搬出京城后,医疗条件有限,而谁让徐海东搬出了的?是毛泽东提议周恩来具体布置的!
你不是喜欢说别人“知其一,不知其二”吗? 这里你故意隐瞒了“其二”:毛泽东提议中央领导人“疏散”的原因,正是所谓的林彪一号令。

林彪判断,当时“苏联突袭”的可能性徒增(中苏边界谈判即将在北京举行首轮会谈),已经“迫使”他作为“副统帅”要给总长(黄永胜)等发布命令:全军(指挥系统)进入N级战时状态……。由此,毛泽东想到领导人都在北京恐是个危险,提议疏散……,周恩来(政治局)据此布置领导人的具体疏散去处,我看不出这里有什么大的“政治”在里面,如果有的话,欢迎介绍。而徐海东夫人指控的却是“他们去的”地方的地方上“林彪系人马”(代理人),对他们“迫害”(例如不送暖气,致使徐大将生病或疾病加重、加剧……)了,而这是引述徐海东夫人的文章来的。

如果徐海东夫人的指控不实,可以用其他直接、间接的材料反驳,一句“官样文章不值一驳”,是苍白无力的。而你蓑笠翁的“徐海东恨周恩来牙疼”的出处,又在哪儿呢?

根据陈伯达的口述,胡耀邦当初说:今后不再点陈伯达的名字,一律用康生的名字代替!引自陈晓农编篡的《陈伯达最后口述》
坦率地说,我很怀疑这话是出自胡耀邦。

首先,对胡耀邦的看法(无论怎么看),先统统劈开。来看事实:胡耀邦能接触到陈伯达,应是文革后了,文革后说“不再点陈伯达的名字”,可以、可能;“一律用康生的名字代替”却不合“情理”,大大地不合“情理”LIAO,哪怕康生再坏,甚至比康生还要坏的任何人,都不能用“栽赃、泼污……”的办法对待了,因为这样做是作茧自缚、自毁声誉,胡耀邦绝对不会那么弱智表现。这种话从陈伯达儿子口中出来,本来就要打折扣,加上陈晓农是为陈伯达辩护的,“跟当事人有利益关系之人,所作证词在法律上无效”,总该听到过吧。就象那本《吴法宪回忆录》一样,根本就是吴金秋(女儿)精心为吴司令辩解而写作的,哪是什么吴司令回忆录嘛,这类资料才没有什么价值呢。

你引来引去,抄来抄去,就是这一类资料,还屡屡“过度发挥”,创造“崭新”情节……大家都瞧着乐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