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事】关于政治局成员 -- 神仙驴

共:💬143 🌺37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人事】三、职务列表

下面我会把最近几届政治局委员所担任职务和代表性的问题说一下。

一如前例,目前核心层定型大致是从1992年十四大稳定下来,之前可作参考。这几届政治局成员及其所兼主要职务(党代会后人大政协两会职务)列表如下:

年份,届数(政治局委员人数+候补委员人数)(●表示由政治局常委兼任职务)

党务系统:

政务系统(这里包含国家主席、副主席):

人大、政协系统:

军队系统:

团体系统:

地方党委:

1982,十二(25+3)

党:●中顾委主任、●中纪委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候补委员)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

军:●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候补委员)

团:全国总工会主席

地: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党委书记

其他:

习仲勋:书记处书记

(姚依林: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秦基伟:候补委员、北京军区司令员;陈慕华:候补委员、国务委员)(韦国清)

1985,十二届五中全会后(20+2)

党:●中顾委主任、●中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中组部部长

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副总理、副总理、副总理兼中央政法委书记、副总理(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候补委员)、中国社科院名誉院长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

军:●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候补委员)

团:全国总工会主席

地: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党委书记

其他:(秦基伟:候补委员、北京军区司令员;陈慕华:候补委员、国务委员)()

1987,十三(17+1)

党:●中纪委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常务副总理、副总理2、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

军:●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常务副主席

团:

地: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党委书记

其他:(丁关根:候补委员、国家计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台办主任)(胡耀邦)

1989,十三届四中全会后(14+1)

党:●中纪委书记、统战部部长(候补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常务副总理、副总理2、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

军:●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地:北京、四川党委书记

1992,十四(20+2)

党:中纪委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党校校长

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常务副总理、副总理、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副委员长(候补委员)、●全国政协主席

军:●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

团:全国总工会主席

地: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党委书记

其他:(温家宝: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杨白冰)

1997,十五(22+2)

党:●中纪委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办主任(候补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常务副总理、副总理3、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国务委员、国务委员(候补委员)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3、●全国政协主席

军:●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2

团:●全国总工会主席

地: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党委书记

其他:(李铁映:中国社科院院长)

2002,十六(24+1)

党:●中纪委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宣部部长、中办主任(候补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副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精神文明委主任

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常务副总理、副总理3、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

军:●中央军委主席、军委副主席2

团:全国总工会主席

地: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新疆党委书记

上表中职务主要是指当年党代会以及其后人大政协两会上政治局委员的职务,这些职务,应该是事先规划好的。因而,就拿十四届来说,李长春是预定调广东的,列表中就没有出现河南省委书记。

当然,上述列表中,不包括“专职”的政治局成员,如十三届的胡启立等。而军委主席更迭有滞后性,自己暂时也给提前了,如十六届军委主席依然是江,要两年后才传递给胡。

十三大时,中顾委尚存,一些党和国家职务也要考虑文革后复出的老干部们。一直到十四大后,党和国家领导层才基本定型。

十三大,政治局上还有中顾委这个婆婆,政治局代表性不强。政治局常委5人,赵李乔胡姚中,赵胡专司党务,李姚分任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乔石掌管中纪委政法委,国家主席和人大委员长是杨尚昆和万里,两位一线老人。而军委主席邓小平、政协主席李先念、中顾委主任陈云都是半退,加上国家副主席王震,他们当然身不在政治局之中,全退的是卸任人大委员长和政协主席的彭真和邓颖超。

十三届政治局人数极其精简,当然与其处于老人渐退的历史时期有关。但十三届政治局也很好的继承和体现了这几点:

中央层面,政治局常委担任中纪委书记;较重要的中直机关(中组部部长)入局;国家主席和人大委员长入局;侧重于政务方面,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及部分国务委员入局;职业军人入局人数稳定于2人;精简候补委员人数不超过2人;

地方上,所有直辖市京津沪市委书记,加上人口最多省份四川省委书记进入政治局,地域上讲兼顾东西,考虑了区位平衡。

89年大事件后,政治局剔除赵胡二人,上海江、中组部宋平、天津李晋级常委,而其余人员基本不动仅有微调。确定了中央总书记兼军委主席的模式,中央党校校长由政治局常委兼任。丁关根转入党务系统。

十四届政治局的人员组成,基本为后来定了型。中央总书记兼军委主席,更具有国家主席身份,三位一体,核心增威。全国人大委员长及全国政协主席进入政治局常委名单并名列前四,此后即成定例。国务院副总理稳定为四人。

十四届美中不足的是,中纪委书记和政法委书记地位略有下降。十三届时是乔石一肩挑,十四届乔石任人大委员长,党校校长转给胡锦涛外,两个书记也给了自己的副手尉健行和任建新。“渐行渐新”中,健行是只是政治局委员,建新是最高法院院长,两人通过担任的书记处书记发挥职能。要再过一届,中纪委书记才能进入常委,政法委书记才能重返政治局中。十四届军委副主席进入常委,两位军界宿老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要到核心稳固后,两位军委副主席才会由一常委一在政治局外变成两人双双进入政治局的局面。

十四届的中直机关中,丁关根由统战部部长转往中宣部部长,可以理解为常委中胡锦涛更侧重于组织人事方面,同时中组部部长没有进入政治局,这当然有其特殊原因。

十四届起,又加大了人大重视度,这有利于改变忽视法制建设的情况。除委员长进常委外,副委员长中也有人进入政治局。十四届的田纪云、王汉斌分别担任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十五届则是田谢姜三位政治局委员担任副委员长,十六届仍然有王兆国任副委员长。政协方面,经过十三届的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部长进入中央书记处的短暂尝试后,十四届后,统战部部长退出政治局及书记处,不过,这不表明将来十七大上,统战部部长不会晋升一级。具体变化今后分析。

十四届起,全国总工会更为人所重视。中纪委书记兼任了全总主席。此后至今,一直有一位政治局委员兼任全总主席职,体现工人阶级本色嘛。

十三届胡耀邦后,十四届杨白冰、十五届李铁映,多可看作虚职赋闲。可见政治局委员就是0,要在具体实职的1后面才能发挥作用。

十四届延续了京津沪书记入局的格局,邓公南巡,保守四川出局,开放的另两个前沿广东、山东书记入局。粤鲁情况类似,本地书记第一次入局,但也不过一届后,即调来外来户主政。一方面是对这个外来户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说明对此地区的重视,本土干部苦也说不出来。

中组部自1989年宋平晋常委卸任部长后,整整10年,其部长都由老人担任与政治局绝缘,一直到1999年中办主任曾庆红转任,才再被重视起来。

十五届政治局,中直方面,中办主任担任政治局候补委员,从而不再仅仅是一位书记处书记,这个局面延续至今。而中宣部、中组部并列进入政治局委员名单,是在曾庆红后。中直另两大机关统战部与外联部日后详述。

十五届政治局前四排位微调,国务院总理与人大委员长互换。一方面是李朱资历确实如此,另一方面立法机关列在行政机关之前,名正言顺。也由此,地方上人大常委会主任不再只是安抚高龄老干部,开始由地方党委书记兼任。

十五届为培养接班人,新安排了国家副主席和后来的军委副主席职务。自此,国家副主席由93年前的老干部犒劳席位,到93年的有强烈指向性的荣毅仁,到98年的接班人过渡位置,有了新的含义。但到十六届时,被人死板理解为曾接胡班,就很有些不伦不类了。

十六届是稳定的班子,尚不存在急着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问题,国家副主席自然就不是接班人的指定位置,可以理解为还是种酬庸。要到十七届,这个位置才可能会再度变得敏感起来。

相比较之前,十六届的变化主要在于政治局常委的人数,由十三届的5人、四中全会的6人、十四、十五届的7人,跃升为9人。当然,这个,也是跟整个政治局委员人数的递增是有密切关系的。常委/委员总数,是十三届5/18,十四届7/22,十五届7/24,十六届9/25,都在1/3上下。应该说,1/3的比例还是正常的,十六届偏多一些。十七届时,政治局委员人数可能保持不变或顶多增加两人,这个情况下,常委维持在9人或是变回到7人,也都是正常的。从十六届情况看,峰层分散,十七届如有明确培养接班人的计划,则也似乎以9人不变为宜。

十六届反映了一条任同类型职15年必换的规则。李铁映是否因此退出十六届政治局,这个我还不敢说,因为《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也只是规定了部级下党政正职任职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层次是否有类似的潜规则就不好说了。话说回到十六大,当时人们往往更关注李瑞环68岁告老,却忽视了李铁映当年比李瑞环还年轻2岁,66岁即退出政治局改任人大副委员长的现实。李铁映87年十三大进入政治局,政治局委员这一层次确实是够了15年了,进不去常委,只好退出了事。

不过曾看到网上有人以此说事,言胡锦涛1992年担任政治局常委至今15年,十七届也该退出政治局。切以为,即便有类似潜规则,但总书记比之其他常委,还是要算另一个层次,这样套用15年规则就有不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