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天灾”是随人的主观判断而转移的么? -- 茶园农工

共:💬183 🌺2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现有的数据推算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关于非正常死亡人口的数据,来自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  │年末总数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年份│  (万人)│ (‰) │(‰)│ (‰) │

│1957│ 64,653  │ 34.03 │10.80 │ 23.23 │

│1958│ 65,994  │ 29.22 │11.98 │ 17.24  │

│1959│ 67,207  │ 24.78 │14.59 │ 10.19  │

│1960│ 66,207  │ 20.86 │25.43 │ -4.57  │

│1961│ 65,859  │ 18.02 │14.24 │  3.78  │

│1962│ 67,295  │ 37.01 │10.02 │ 26.99  │

│1963│ 66,172  │ 43.37 │10.04 │ 33.33  │

│1964│ 70,499  │ 39.14 │11.50 │ 27.64  │

│1965│ 72,538  │ 37.88 │9.50 │ 28.38  │

上述数字83年公布后举世震惊,西方几十个大通讯社都报导了60年人口总数净减1000万的消息,共同社说是“和平时期最大的人口事件”。

在一些政客对此大作文章的同时,国内外的人口学家也开始认真研究这些数字。很快研究者就发现一些数字很奇怪。最主要表现在各年度人口出生率减死亡率所得出来的自然增长率,与本年总人口减上年总人口得出来的增长率不一致,而这种差距又不能用移民来解释。对此疑问,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的回答是:增长人数和增长率是从不同途径得到的结果,两个数据确实不一致,但又无法确定哪个数字更准确,不能为了保持一致就修改数据。所以决定如实发表。

对这一回答,人口学家肯定是不满意的。于是,纷纷根据各自的思路来修正这些数据。由于思路不同,在修正之后得出的结果也相去甚远,从1000多万到4000多万都有。面对同一组数据,国内外的人口学家得出的数据,竟然存在接近三倍之大的差距,老实说,我现在对每种说法都不敢相信。

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至今,只进行过5次人口普查,分别在53、64、82、90和2000年进行的,其余年份的数据通常是根据千分之一的抽样得出。但是在大跃进期间,高指标、浮夸风盛行,在“人多力量大”、“全民办统计”等口号指导下,中央及地方统计机构和人员被精简,造成很多重要统计数字严重不实。以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只要上下有个百分之二点几的偏差,就会出现几千万左右的差距。

别说大跃进期间的抽样,即使在严谨得多的2000年的普查中,误差也不小。随便搜了一下,发现2001年国家统计局的一篇文章“本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质量抽查表明漏登率为1.81%”。http://news.sohu.com/49/98/news144439849.shtml

正版松鼠妖引用的曹树基教授的文章中,漏掉了摘要“本文采用人口学和历史地理学的方法,以县级政区为基础,以虚拟的"府"级政区为单位,重建1959~1961年中国各地非正常死亡人口数。计算结果表明,1959~1961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3250万。将1959-1961年的分府死亡人口与1851-1875年的分府死人口进行对比,可知两个时代的人口非正常死亡呈强负相关。本文认为,造成这一奇特结果的原因在于民间关于饥荒的“历史记忆”,而与各个区域人均拥有的资源及粮食无关。”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5258

坦白的说,曹树基教授这篇文章的思路,实在让人看不懂。本来就够复杂的了,虚拟出"府"级政区,对比的又是1851-1875年的分府死人口,这样做能让问题更清楚吗?我是不明白,请教懂人口学的大牛指点一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