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走回非洲(上) -- 逸云三洲

共:💬39 🌺1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走回非洲(下,2)

【原创】走回非洲(下,1)

英国人开始大撤退了,事先对集聚在纽约的逃奴进行了一次全面登记,凡是1782年11月底前来归的,一律发给自由证书,允许他们随船撤走。据统计,从1783年4月到11月,共有114条船从纽约出发,满载保皇军和保皇派平民,撤往大英帝国的各有关领地;此时段之外从纽约撤走的,或从其他港口疏散的船次还有很多的,数字就没有统计了。当时登记在册的撤退黑人总共有三千五百人,但也有一些未做登记的,两边相加,可能有五千人。相比在纽约的逃奴们,留在查城的黑人可就是遭了大罪了,那边早于上年年底就疏散了,撤退时秩序非常混乱,一些王党白人甚至临走捞一票,趁乱抓起黑人卖钱,结果上万黑人中只撤走了几百人,绝大部分都没能跑出来,估计都沦落到当地的庄园里为奴了。南边的圣奥格斯汀,按协议交给西班牙人了,撤退秩序也不好,黑人撤出不多。

黑人工兵队从曼哈顿起程,是最后撤走的部队之一,乘船前往加拿大。哦对了,那时并还没有现在意义的加拿大了,黑人工兵队的目的地是新斯科舍,大致相当于现在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吧,那时还是一块自成体系的殖民地。当年距离法国人初占新斯科舍已有将近两百年了,但英法曾为该处的所有权争了好久,最后法国失败,新斯科舍主权归了英国,这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前不很久的事情,因此对大英帝国而言,新斯科舍还是新恳之地,所以从美国疏散的保皇派有很大一部分被运往那里,总数估计有四万多人。被疏散的黑人更是多数去了新斯科舍,约有三千多人,其他的去了西印度群岛等处,也有一些去了欧洲,如附属在正规陆军里的,或跟随海军当水手的,有很多就去了英国本土。

新斯科舍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也受到波及,一方面英国人以新斯科舍为基地拦截美国人的船只,另一方面美国人也登陆骚扰。有一次还把殖民地政府的秘书长抓去了,并顺手捞走了殖民地政府的大印(拿萝卜再刻一个呗,哦对了,那时怕是没萝卜,拿老土豆顶替吧)。战争结束以后,一下又涌进那么多移民,整个社会秩序立即就紊乱了。白人的生计也不容易,黑人的处境就更可怜了。曾经从军的,现在都退伍了,都要去自谋出路。没办法,只好各显神通,修鞋洗衣服、开锁烤面包,有什么做什么、给多少算多少。可即便这样,白人还不乐意了(当然,都是打工的穷人了,白人雇主是没意见的),抱怨黑人冲击劳务市场、压低工价(和现在美国民众对墨西哥非法移民或印度外包的意见查不多哈)。

记性好的读者要说了,柯将军不是答应过给黑人分地的吗?没错。别说战时柯将军说过,战后疏散时,英国当局也答应到地方后,继续管退伍兵三年饭,并分地自耕。按理平民一家之主可以得一百英亩,家庭成员每人50英亩。退伍军官更有一千英亩。可是说归说,白人打个折扣能拿到,黑人就不行,平民免谈,就是忠心耿耿的黑人工兵队成员,绝大多数也没有得到多少土地,有些人好容易分了一小块地,却根本长不出庄稼来。卜上校是黑人官兵的象征,算是得到格外照顾了,等了整整四年之后,拿到了二百英亩的土地。

由于劳务竞争问题,当时发生过白人退伍兵捣毁大批黑人住家的事件。同时黑人平时也要格外小心,干嘛?防贼啊。有啥好偷尼?偷人。因为当时奴隶制度依然存在的,那些好不容易获得自由的黑人,一不小心被下作人绑了去,就又当奴隶给卖了。于是卜上校带着一千二百多黑人,躲开白人聚居地,向荒原开进,从一片荒芜中开出了新的家园,建成了当时最大的黑人城。他们还建起自己的教堂,黑人以前在当奴隶的时候,可是不被允许加入教会的尼,现在虽然成了自由人,却全没有政治权力,生活中也受到种种歧视。有了自己的教堂,可以在那里社交下,让孩子受些教育,也讨论些共同关心的政治问题,必要时或以教会的形式去争取些权利。卜上校呢,成了黑人城的领袖,事实上也是当地最大的雇主,只有他得的地多一些嘛。

虽然生活依然很艰苦,有一部分黑人总算是安顿下来了。但仍有很多人生计无着,不但是吃饭一件事了,加拿大的朋友知道罗,那是个寒冷的地方嘛,一些原在南方的黑人到了那里就很不习惯,加上生活条件差,饥一顿饱一顿,时虑茅屋为大风所破,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民不聊生,当局就是坐在干柴堆上了,加上黑白矛盾不断,当地白人也是群情汹汹。领刀们这就到了需要开拓新思路的时候了。

可能还有朋友记得当年川军出省抗日的故事吧,阎主席不要,程司令长官不要,搞得委员长肝火上升,也只好娘西皮:让他们统统回四川去吧。此种情绪、此种思路,大概四海共通。当殖民当局为新斯科舍黑人问题烦恼时,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非洲大地。那是黑人的故乡,那里帝国正实现着新一轮扩张的梦想。

不过新斯科舍是边蛮之地,这样有创意的思路,还是要在帝都形成。何况那里也经历着黑白问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