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德意日三国同盟缔结前后日方经纬简介 -- 电子赵括

共:💬43 🌺1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防共协定的强化问题 一

日德(意)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但是并没有立刻付诸行动。比如协议中规定的设立关于共产国际情报交换的委员会,一直到38年初春才设立了一个。但是因为德国内部对此意见不一,同年夏天又以这个委员会是临时性质为由予以撤销,同时又并没有成立新的,事实上被裁撤。大岛浩和德国空军原则上达成了一个日德航空协定的草案,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外务省的批准。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和德国的立场多有违背。当时中德贸易额超过日德贸易额,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德国又屡次(非正式)派遣军事顾问来华,和中国关系一向良好。一战中日本趁人之危夺取青岛和赤道以北的全部德属岛屿,德国对此也并没有完全忘怀,因此在和日本签订了防共协定后的德国仍然在中日关系之间保持平衡。卢沟桥事变对于德国对中日的立场问题,毫无疑问是个难题。

1937年7月20日德国外交部给驻各国外交官发出通牒,要求在“远东纷争”中严守中立,以经济上的理由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以及这个纷争将对苏联有利。7月28日德国外交次长维茨泽克致电日本驻德大使,激烈批判日本的行动,认为日本的行动将妨碍中国统一,助长共产势力,使得中国倾向苏联,是对防共协定的违反。因此,日本不能期待德国对此采取友好的态度,即使日本能够获得有利的军事地位,将来和苏联发生冲突时也将陷于两面作战的困境等等。同一封电报还表示,今后德国将不再对华提供武器(实际上并没有严格执行),并且将限制军事顾问团参加战斗。但是以撤销军事顾问团是对中国的敌意,而且我们不派苏联就会派为理由拒绝撤走。武者小路公共大使当天便拜访了维茨泽克,对方甚至连精神上的支持都拒绝表示。然而同时,德国驻华大使开始以日本的提案为基础(中国放弃容共抗日政策,同日满两国共同反共)开始了中日之间的调停工作。德国在这件事上立场之微妙,可见一斑。显而易见,这个时候的德国对日本,仍然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是到了38年1月,德国开始松动立场。德国扩军备战已久,37年6月24日希特勒对德国国防部长发出了秘密指令,指令中包含被称为“红色计划”的对法,“绿色计划”的对捷克(同法国苏联签有军事合作协议)当年作战计划。指令中还要求考虑如果英国波兰苏联等参加的情况下,军事行动的扩大问题。11月5日在希特勒的总统官邸召开会议,确定了征服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并且探讨了英法介入时的作战问题。英德关系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德国开始把目光从苏联转移到了英国。1938年1月2日,关于英德关系,里宾特洛甫向希特勒提出了备忘录。备忘录中提出如今的中欧局势是可以通过武力改变的,但是将导致德法关系紧张。为了避免德法冲突时英国介入,通过种种途径分散英国的注意力有绝对必要。因此德国需要更为强大的外援。作为结论,德国在和英国交涉的同时,应该加强德意日三国合作。2月4日里宾特洛甫出任德国外长,标志着德国在强化三国合作的问题上迈出重要一步。

1938年2月以后,德国禁止了原来以经济理由进行的对华武器输出(实际上在中方的努力下,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仍然不严格),召回在华军事顾问团,5月12日承认满洲国,在中日双方的选择上,完全倒向日本。日德双方之间探讨的问题也大大超过了原来的所谓反共范畴。日本方面因为侵华战争已经有长期化的趋势,对苏英的态度越来越表示担心。6月,参谋本部欧美科德国班的吉田中佐即提出,为了对应东亚新的局势,应该和德国签订对苏联的防御协定,同时应考虑和意大利签订针对英国的协定。大岛浩也认为侵华战争长期化以后,一旦对苏对英关系出现波折,签订这样的协议将强化日本的国际地位。在吉田中佐的意见上加入了自己的意见后,7月初拜访了里宾特洛甫。这次拜访中大岛浩仍然没有提及英国问题,仅仅是提议针对苏联采取措施,签订协议等等。一两天后里宾特洛甫召见大岛浩,提出仅仅签订协议不足以应对局势变化,希望能够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同时希望协议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苏联。大岛浩以日方对此的准备尚不充分为由,并没有立刻做出肯定答复。里宾特洛甫对此极力劝说,并且以以前德日之间的交涉电报被破译,要求日方派专人回东京商谈。

38年5月26日,日本进行了内阁调整。宇垣一成出任外相,6月3日坂垣征四郎出任陆相。宇垣一成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对华关系问题,为了改善日本的国际地位,与其签订“有利”的协议,不如签订“无害”的协议。他的判断,日本应该避免和德意签订单一协议,和德国可以在扩充防共协议的基础上达成互助条约,和意大利则应该签订中立条约。然而陆军对此,立场有相当差别。根据近卫首相要求,坂垣征四郎出任陆相后立刻提出了名为“中国事变指导的相关说明”之文件。不但提出了对华积极作战的主张,还提出战争长期化后,不应停止为了对抗苏英势力而进行的调整。因此,应该强化三国防共协定,同时要积极改善对美关系等。7月3日,陆军再次提出《关于时局外交陆军的希望》,认为强化防共协定对于已经有长期化趋势的侵华战争有积极的外交意义,同时不应当简单停止在对苏关系上,对英国施加强大压力,也有助于停止英方对华援助。在这样的背景下,7月19日的五相会议决定研究德意日防共协定的强化问题,同时以陆军的提案为基础,采用了所谓的《关于强化日德,日意政治关系的方针》,明确提出为了强化对苏威力,对英牵制力,有利于侵华战争的迅速解决,有必要强化和德意的关系。对德国,以扩大防共协定的原则结成对苏军事同盟;对意大利,签订以主要牵制英国为目的的秘密协定。

然而和陆军的积极态度不同,外务省对此有相当保留。7月19日的五相会议决定的方针过于笼统,宇垣外相当场表示外务省将进行进一步研究,提出具体方案。8月12日的五相会议,宇垣外相提出了外务省研究的具体方案。这个方案避免了和德国“攻守同盟”,重点仍然放在了苏联。在对意大利的关系上,也笼统地提出共同对付“第三国”。差不多同时,外务省察觉军方仍在背着外务省和德国继续交涉,通过各种途径询问了军方,并且得到证实。

宇垣外相较为稳健的方案不但引起军方不快,外务省内部也引起了不满。由于日本政坛长期右化,轴心派的外交官员在外务省内部已经有了相当实力。7月30日,外务省内部的8名(有名单可查)少壮派事务官在宇垣外相的官邸,联合对外相发难。由于时间紧迫(仅仅1小时),双方连客套话都免了,单刀直入。首先,事务官们要求启用前面所提及的,热心于“革新外交”的白鸟敏夫为外务次官;其次,要求外相中断和英国大使克雷格的谈判。作为一般的常识,事务官对外相如此发难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由于轴心派已经成了势力,宇垣也只能一一作答,并且约定以后再重新商量等等。这件事充分表明,轴心派已经成了外务省内部无法忽视的一股势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