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萨索故事(0) -- 橡树村

共:💬343 🌺205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萨索故事(12)

技术上,这个新兴的企业也有非常大的风险。

萨索选用的是鲁奇的气化炉。鲁奇的气化炉在德国是成功的,但是德国由于为战争做准备,化工厂的规模都不大,气化炉的规模也不大。而萨索需要建设的,规模要大不少。气化炉的放大,也不是想象得这么容易,再说不同的煤的气化表现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萨索还选用了美国Kellogg的工艺生产汽油。这个是当时最为迫切的。但是,这个工艺从来没有在商业规模尝试过。萨索也同样需要为放大费尽脑筋。再加上当时南非的政府在国际上逐渐被孤立,困难重重。不过这些导致南非培养自己的工业技术人才,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萨索第一个厂子的设计能力是日产三万桶。

桶是油品交易使用的单位,一个非常讨厌的单位。一桶究竟是多少?一桶是大约153升,合成油的密度要比传统油品低,大约在0.75-0.8,这样一桶就是大约120公斤。日产三万桶,就是日产3600吨,年产120万吨。

1955年,萨索终于生产了第一批油。

点看全图

萨索生产的第一批油

点看全图

五十年代的萨索

点看全图

工地

点看全图

建设期的厂区和80年代的厂区对比

出了产品,就还有一个问题:销售。

在萨索建立之前,南非除了那家从页岩油提炼油的,就没有油品生产企业了(当时还有一家生产燃料乙醇的)。使用的燃料基本上依靠进口。1954年,美孚在德班建立了第一个炼油厂,南非才开始生产燃油。但是政府出资的合成油企业的出现,显然不利于吸引其他的投资人投资炼油产业。几经谈判,最后达成了协议:所有的加油站都需要有萨索的油泵;萨索自己不能直接向用户销售产品。这样,至少在价格方面,其他油品公司可以控制萨索。同时,南非政府也在其他方面补贴了其他的油品公司,保持其投资的热情。

萨索的最终销售权,直到2002年才拿到。

同时,南非的油品行业在那个时候也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优先销售本地企业炼制的油品,然后销售外资企业炼制的油品,最后才进口。这个原则可以保证南非的炼油企业的稳定可靠的投资回收。

这个阶段,南非所有的油品炼制企业都是享受补贴的。补贴的额度,每加仑2分,对于炼油厂,另外有每加仑半分的补贴。当时的油价是每加仑10分左右,补贴的额度占了油价的25%。

点看全图

萨索的油泵

点看全图

萨索现在的加油站已经遍布南非

土鳖

【原创】萨索故事(13)

关键词(Tags): #萨索#油品补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