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左尔格为什么会招供?(之四) -- 老拙

共:💬99 🌺6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左尔格为什么会招供?(之五)

到达东京后,中西功找了个小旅馆住下,就去电话间给尾崎秀实打电话。拨了号码之后,半天没有回声。“怎么回事?难道近卫下台,尾崎的电话也撤销了?还是出了意外?”

他轻轻挂断了电话,又拿起话筒,拨了号码,对方接电话的是个女人,声音尖细:“你是谁?”

“请找水野成先生说话。”

过了一阵,传来男人的声音:“你是哪位?”

“听不出我的声音吗?”

“因为我有点感冒,您是哪位?”

“你听不出我的声音吗?”

“听出来我还要问你吗?你是谁?”对方紧追不放。

“噢,我是你叔父彦三郎,我应征入伍了,马上要上船,来不及去看你了。”

“是吗?噢,多多保重,哎,哪个彦三郎?”

“好的,再见。”

中西功重重叩上话筒。接电话的人不是水野成,如果是他,在听到他第一句话后,便会惊喜地轻叫一声。然后用调侃的语调,学他的话:“难道听不出我的声音吗?”这是他们每次通话的习惯,后来变成接头暗语似的。而且,从口气听,十有八九不是水野成家的人。那么是什么人?水野成也出了意外?

他又拨号码,找洪津良胜。

“请问,浜津良胜先生在吗?”

“浜津良胜?”对方温和地反问:“你找他干什么?”

“朋友,好久不见了,想念他。”

“到警视厅看他去吧。”对方挂上了电话。

中西功手握话筒怔住了。事情很明白了,这些接电话的人一定是警视厅留在那儿等待“自投罗网”者的警察!滨津良胜进了警视厅,尾崎和水野也不必找了。看来,“白川次郎”发警报确实是事出有因,情况危急。但是延安的任务还是必须完成。

中西功转而苦苦思索完成任务的途径:“哎,可惜海军部里没有熟人。到总参谋部去一趟怎样?在那里会看到些有用的现象。但是,凭一个“满铁”调查员的身份证,硬闯进去,是毫无道理的。即使闯进去,有谁会对你谈什么“南进”不“南进”?谁会给你看绝密文件?即便有熟人,有亲友,要想进那个大门,警卫也是不允许的。那是何等森严的机关?只有到军报道部去试一试,那里有个佐藤癸二,是个记者,过去有过一面之识,从他口里也许能探得一点消息。”

中西功唯独没有想到,他打了这两个电话,等于再次给特高课提了个醒。特别是他找的这个水野,与中西功是东亚同文书院的同班同学,当年他们几个左翼学生把反战传单塞在火柴盒里,向访问上海的日本海军士官生散发,一同被领事警察逮捕拘留,水野被同文书院开除,中西功被停学一年。水野被捕后,他的这段历史已经被特高课翻出来并记录在案。如果特高课多少警觉一点,查一查水野有没有个叫“彦三郎”的叔父,立即就能发现打来电话的人非常可疑,再把水野历史上的好友们排查一遍,中西功立马就会在劫难逃,哪里还容得他在东京满世界地到处找人探听帝国的机密?

可是没有。留守的特工没把电话当回事,他们的头头大桥警部补正在倾听左尔格的供词,腾不出时间去关照那些张网等鱼的特工们。后来的情况说明,如果大桥这时候每天听听那些特工的情况汇报,中西功同样在劫难逃。

中西功没有想到这一切,他脑子里都是如何完成任务。

第二天,中西功来到军报道部,可是没有找到佐藤癸二,佐藤癸二去台湾了。万般无奈的中西功采取了最初级的间谍手法,赖在军报道部不走,倾听记者编辑们的议论。记者们的夸夸其谈,帮了他大忙。他了解到,驻在中国南方的军队,正在向台湾集结,佐藤癸二去台湾,正是要随军报道的。也就是说,集结在台湾的部队将有作战行动。同时,7 月调到满洲参加“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部队,正在海运南下,有的在小笠原群岛集结,有的直开东印度。

无疑,南进作战已经在行动中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得到计划中的开战日期,这是此行最重要的任务。

关于坚持“满铁”情报点的“万全之策”,待回到上海再研究不迟。因为形势正在急剧变化,未来难以预料。

怎么能得到开战日期呢?从哪里下手?

一般机关和人员谁也不知道。

正在进行的内阁和大本营的联席会议连军报道部的采编主任都不得入场。

怎么办?

中西功疲惫不堪地回到旅店,店主告诉他:“先生,有人给你来过电话。”

“谁?”

“他没有告诉我姓名,只叫我转告您,请您到西边去。我问他到西边什么地方,他说您知道。”

“啊?”中西功暗暗吃了一惊,“这人到底是谁?他怎么知道我到了东京,住在这儿?也许,这位朋友就在军报道部。只是他不愿意把自己暴露给我,而在暗中帮助我?”

中西功决定再去军报道部探一探。一路上,中西功故意慢慢地走,希望那位友人从路边走出来,但是没有。

到了军报道部,他在走廊里,在楼梯口,在记者间,在各编辑室走来走去,凡有人问“您找谁?”他便说“看个朋友”。同时用最友好的微笑争取和人家谈话,譬如“你知道他在哪里吗?”“你们很忙啊?”“我好像见过您。”令他非常失望,竟没有一个人向他显露出他想看到的那种眼神和脸色。

在回旅社的路上,他心中已经明白:这位朋友不会在大庭广众出面和他打招呼的,只能寄希望于他再来电话。

第二天,除了外出吃饭,他没离开房间一步,但始终没收到一个电话。

这位朋友是谁呢?他又着急,又紧张。

不管是谁吧,朋友的好心忠告,不可辜负,应该赶紧离开东京。

但是,日军南进发动战争的日期是哪一天?

这个任务不完成怎能离开东京?

在这里会被警视厅发现而出现麻烦吗?

中西功相信不至于,茫茫东京至今还未发现有人跟踪他。除了那位暗中帮助的好朋友。

就这样,辗转反侧了一夜,中西功又想起一个名叫佐山伊之助的同学,在银座经营一个小书店。

中西功找到佐山,闲聊之中听说他有个姐夫在军部担任通讯参谋管收发电报。于是,中西功缠住佐山,每天去找他侃山,请他吃饭,以帮助佐山在上海开店的名义,让他找姐夫打听开战的时间,最好在开战前佐山就跟他到上海走一趟,等等。孰料,过了些日子,佐山竟对他笑道:“我姐夫说了,开战不开战还没定呢,也许明天就对美国佬开火,也许永远不打他们了,得看和他们的谈判。美国答应我们的条件,就不打他们;不答应,就不客气。还说,这种秘密,不要我问。他说现在背叛天皇的人很多,谈话不小心,就会被俄国间谍听去。我姐夫是个一心向上的人。”

此路不通。中西功失望地走出佐山书店,在回旅店的路上却碰见了脸色黝黑胡子拉茬的军部报道部记者佐藤癸二!

佐藤癸二刚从台湾回到东京,中西功赶紧把他拉进路边酒店。中西功急切地问:“台湾怎么样?要进攻了吗?”

佐藤先是愣怔了一下,继之仿佛想到了这位在“满铁”的朋友是掌握全盘军情的人物,便平淡地说:“没有。在等待,看谈判。驻德国的来栖大使已经到美国去帮助野村特使了。谈判最后日期限在月底,到30 日为止。内部消息说,没有成功的希望。海军已经在獭户内海集结完毕,我想要求到那里去,没批准,今天还得回台湾。”

这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但是还需要查对一下,中西功估计,在他逗留东京期间,“满铁”收到的“编内参考”里,会有这方面的消息。

返回上海后,中西功进了“满铁”,一头扎到资料研究室。匆匆翻阅近期内新到的各种“编内参考”、“情报交流”、“调查通报”、“军部通报”、“军密”、“绝密”、“机要”…

终于找到他需要查对的条目了。在1941 年11 月6 日的《编内参考》上,“对美国谈判要领”栏内,刊载“来栖大使今日飞香港转美,协助野村特使与美国谈判,详细申明日本对美谈判条件之最后让步,坚决要求按甲案迅速达成协议。对美方徒尚空谈的非现实态度,要促使其对日本可能接受限度的认识,谈判以11 月30 日为限,不再拖延…”

事情已经很明白了,刚才,他在《帝国陆军作战纲要》密件里,也看到了这个“以11 月底为限。”那里是这样写的:一、以驻满洲、朝鲜的16 个师团对苏戒备;二、按既定方针对中国作战;二、对南方,以11 月底为限,加强对美英的战争准备…

还有,他拿过纸笔,重新翻出“皇军大东亚战争南方部署”一条,匆匆抄录下:

坂田中将,三个师团,泰国;

今村中将,三个师团,马来亚;

本间中将,四个师团,菲律宾;

寺内大将,二个师团,香港。

看来,战争在11 月底、12 月初是不可避免的了。

回到家,程和生正在等他。程和生给他带来了南京联络员送来的西里龙夫的密信:

“中西君:近卫倒台,尾崎秀实君境况如何?甚为悬念。你的此行安危,我魂牵梦绕,不敢设想。收效如何?更不敢奢望。为助君功成,特将我日前应邀参加‘总军’欢迎关东军参观团招待会上得来的点滴资料奉告:

——关东军留20万防苏。其余全部南调;

——海军集结作战待机海域:择捉岛卑冠湾;

——11 月下旬舰艇启动,航向东南。

消息系参观团团长酒后密告。不知是为讨好我这报道部顾问,抑或向我宣扬他广知军情?皆不必细究,然准确无疑。因该君虽已微醉,但口齿清楚,装腔作势地出言庄肃。”

看完密信,中西功对程和生说:“马上安排,我要面见老吴。”

1941年11月中旬,中西功向吴纪光报告:根据各方面情报综合分析,特别是“日美谈判以11 月30 日为限不再拖延”,以及海军航行时间推算,日军发起“南进”作战的时间是12月8日(美国时间12月7日)星期天。

这个情报立即报告了延安。潘汉年还指示吴纪光,将这个消息捅给军统上海站“21号”。 晚上,吴纪光约见了那两位21号的“朋友”,明确告知他们:“据从高级方面得到的可靠消息,日军将在12 月8日发起南进战争,你们赶紧报告上峰。到时候战争一打起来你们定会时来运转。”

这两人追根刨底问他:“那个最高方面?姓皇还是姓汪?”

吴纪光笑笑说:“上海人王黄不分,赶紧上报去吧。”

恰在此时,莫斯科战役进入了最为紧张激烈的阶段。

10月20日,德军完成了对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这两个包围圈内苏军的清剿,苏军66.3万人被俘,损失坦克1242辆,大炮和迫击炮5412门。

11月13日,德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下达了“1941年秋季攻势命令”。中央集团军群为此共集中了51个师。 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是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和赫普纳的第4装甲兵团,任务是分别从北方和西方包围莫斯科;右面的古德里安的第 2装甲军团则从南方向莫斯科包围。

11月16日,德军“秋季攻势”开始发动,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慢慢地向莫斯科西北方向前进,23日占领了克林。在霍特兵团右面,赫普纳的第4装甲兵团进到了莫斯科以西的齐维特科瓦。 同时,南面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团包围了莫斯科东南方的图拉。担任正面攻击的第4集团军在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亲自指挥下,把一切可以抽调的兵力都投入了战斗。

11月28日,德军突破莫斯科——伏尔加运河,到达伊斯特腊镇,这里距莫斯科只有24公里,霍特从他的望眼镜里已能看见克里姆林宫的圆顶。

12月1日,包克挥其疲惫之师,再次发起攻势以作最后的努力。12月2日,小股德军突破苏军防线,冲入莫斯科近郊。但莫斯科的工人们从工厂冲出来,将小股德军赶了出去。这时候,德军已经精疲力尽,锐气丧尽。这时,包克元帅认为苏军师团已被其全歼而苏军预备队也已用完。用包克的话说就是“如果再有最后一个营的兵力投入攻击,也许就可以决定胜负。”但是,德军却发现越来越多的苏军西伯利亚精锐师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他们面前。

12月2日这天夜里,莫斯科的气温下降到零下50度,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成千上万的德军被冻死冻伤。可怕的严寒不仅摧残士兵的身体,而且还使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与德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苏军有着充分的冬季作战装备,苏军新型坦克T-34、T-35在严寒下仍能照常发动。

同一天,中西功在“满铁”资料研究室新收到的《编内参考》上看到一条 “宫内讯”称:11 月29 日上午9 时30 分,宫中举行政府和重臣恳谈会,出席者,政府方面为首相、陆相、海相、企划院总裁,重臣为若槻礼次郎、阿部信行、广田弘毅、近卫文麿、林铣十郎、冈田启介、米内光政。若槻重臣持重告诫政府:“南进战争,若为求日本之独立与生存,开战宁败也无悔;若非为此目的而诉诸武力,则危险非常。”广田、林铣、阿部三重臣称:“既然政府决心已定,只好表示信赖。”经首相诚恳解释,全体重臣对政府开战决心,最后“表示谅解”。

12 月3日,中西功再次派程和生去见吴纪光,传告:“战争肯定将在12月8日爆发。”

12月6日,苏军发起开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反攻。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对北路德军发起反击,两天后收复克林。朱可夫指挥西方方面军向中路和南路德军发起了强大反攻。到12日,各路德军战线被苏军迅速突破。15日,苏联政府机构迁回莫斯科。到12月底,莫斯科会战结束,苏军取得了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歼灭德军50余万,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

12月8日这天,中西功把自己关在家里,等待着来自太平洋战场的消息。当他听到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取得辉煌大胜”时,压抑在心中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拍桌子打板凳地对妻子发火,最使他难以理解甚至愤怒的是:他出生入死用生命换来的重大情报,竟丝毫未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在这之前,中西功内心一直抱着某种希望,希望他的情报能够促使美国向日本发出警告,以便遏止这一场注定会将日本拖进灾难的战争。但是现在他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就在中西功、西里龙夫他们成功地获取日本战略情报这段时间里,特高课的大桥警部补在干什么呢?

关键词(Tags): #左尔格招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