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移民的故事(八)猪的黄金国度与流转二 -- 矽藻

共:💬11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移民的故事(八)猪的黄金国度与流转二

移民的故事(八)猪的黄金国度与流转二

矽藻

前面的一个贴子提到过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直到两千多年前的高句丽文化,说高句丽是两千多年前,是因为高句丽并不是因为高句丽王国而得名,反倒是高句丽王国因高句丽而得名,一种文化形成自己的个性,总也要有那么几百年的孕育期吧!这些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群似乎都有“猪” 这个文化基因在辗转流转。从文化传统来推导一个族群的源流,不见得是一种有100%把握的方法,因为文化传统可以由另外的族群来继承。例如,与高句丽先后的肃慎,似乎对猪也优礼有加,据信古肃慎人是从不嫌弃猪之污秽,他们是绕猪圈而居。

这种对猪的情感似乎并不是一种广泛的文化现象。游牧的伊斯兰教文化对猪就非常憎恶,远较伊斯兰教文化古老的犹太教也没有猪的位置。这种很有个性的文化因子的流转正是使人感兴趣的真实。韩国人也许是天外来客,但他们旗帜上的太极图象,却是继承了中原的土产。但上古人类的飘流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很迷茫了,远没有历史时期的记忆来得清晰。史前的人能够供后代继承的东西本来就不多,反复失去以后,留下的那么一点依稀的印象,自然是不应该抛弃的。继承的链条或许因为不抛弃而得以拼接。

兴隆洼文化虽然久远,不见得就是“猪” 文化链条的开始,只是再要在此处搜寻,那就要等新的考古发现了。放眼望去,神州之大,何必拘于东北一地呢。上古之人类,又没有户籍管理,不但游牧族群是逐水草而居,7-8000年前应该是渔猎族群,SORRY,就是农耕族群也不用锚在一地。恰恰是农耕族群因为经济的进步,人类自身生产能力的改善,特别地需要去开发新的生活资源。只要来得更早,又没有地理阻隔,姑且就做为兴隆洼文化“猪因子” 的鼻祖,抑或猪的黄金国度吧,不然只能算做是独立发明了。早过7-8000年的农耕文化遗迹,还有不少,或许还伴有“猪” 的痕迹,中国的农耕文化,它是怎样扩散,因什么样的渠道扩散,自然是方家的最爱。不妨找一找最早的,在还不知道有更早的以前,就把它当作开始。当然,如果没有饭后茶余的闲情,自然是不需要这种误导的。

就省域,且目前的考古证据而言,这个猪的黄金国度的首选地是洞庭湖,古之云梦泽,的周边:湖南的临澧人似乎18000年前就住在的高台式木楼里,想到了有巢氏;湖南的道县玉蟾洞人在15000年前的开始了水稻人工栽培,使用陶器,想到了神农氏,《管子》载:”神农种谷于淇田(南岭之骑田岭)之阳, 九洲之人,乃知谷食”。而彭头山遗址则证实,湖南的澧县在9000年前,广泛地种植水稻,并用稻壳制造陶器。

当然把这里当做猪的黄金国度,还少不了“猪” 的参与,本地住民依然在不自觉地膜拜猪的幽灵。中国五岳之一,湖南的衡山,其主峰,有一个从历史尘埃中走过来的名字:岣嵝。此“岣嵝” ,不用多说,就是“勾娄” 。此峰与另一峰,祝融峰相伴。祝融是何方神圣,自不必在此费笔墨。但祝融之与朱蒙或朱明偕音,偕意倒是给人更多的有关高句丽的联想。

点看全图

虽然,从湘中到东北有点距离,但恰恰有远古人类最合适的通道,水路。以前提到楚国的罗氏族与卢氏族借长江之水东下,又借太平洋的暖流与季风北上辗转来到朝鲜半岛的东部。长江之水是亘古不变,太平洋的暖流在人类的这几万年里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因此罗卢通道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上古的人没有车,没有马,但独木舟还是有的。更有可能的是借竹筏,或是木排飘流,比制造独木舟来得更快,更省力。可以说并没有地理阻隔。

这种飘流一路下来,在长江三角州还能遇上吴地的居民一起北上。今天的吴语还有那么一点个性,谁又能保证上古吴地的语言与今天的“阿尔泰语族” 就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呢?就让他们一起在东北那嘎瘩地方去孕育原始的“阿尔泰语族” 去吧。

不可能?玛雅人的语言都在与汉语攀亲戚,不用怀疑古人的能力。

拙见黄河下游的夷人(大纹口文化,也是一个猪文化),淮河下游的夷人(淮夷),或许都有类似的经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