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芳香的黑血(二) -- 冰冷雨天

共:💬61 🌺2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芳香的黑血(八)

英国历史上有几间很有名的咖啡屋,首先就是伦敦的乔纳桑咖啡屋(Jonathan's Coffee-House)。这是一间以其老板乔纳桑•迈尔斯的名字命名在1680年开设的咖啡屋。

点看全图

(乔纳桑咖啡屋)

从理论上来说股票交易在皇家交易所里进行。但是皇家交易所的空间容纳不了蜂拥而至的股民们,(请回想一下十年前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中国各股票交易市场那万头蜂拥的景象);加上那时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股票交易没有什么法规可循,整个交易在很大程度上除了金钱游戏之外就是设局骗人,因此老有“行为不轨”的人被皇家交易所驱逐出来。到了十七世纪,就干脆禁止在皇家交易所里进行股票交易,因为那时的股票交易和“诈骗”也确实是不容易区别。而且那个倒霉的皇家交易所没事还老是失火被烧掉,想做也做不了。

这些多余的人和被驱逐的人和没处可去的人就都聚集到了交易所边上的乔纳桑咖啡屋。这个咖啡屋一开始倒不炒股票,是搞拍卖的。有一个有名变态的“蜡烛拍卖”的规矩就诞生在这家咖啡屋。在蜡烛里面插上一根钉子,点上蜡烛,钉子周围的蜡融化了钉子就倒下来,拍卖的价格就是这时候的价格。船舶,木材,咖啡,香料什么的都用这种方法进行拍卖。

1698年,皇家交易所被火烧了还没有重建起来,有个叫约翰•卡斯塔因(John Castaing)的人在乔纳桑咖啡屋贴了一张伦敦的股票,期货和保险的价格表,这一下像臭肉招苍蝇似的把玩股票的全招来了。早期股票交易的怪事几乎离不开这个乔纳桑咖啡屋,经济学中“泡沫”这个字的由来就是来自1745年的南海泡沫事件和随泡沫破灭之后的恐慌。经典物理学的鼻祖牛顿在投机泡沫,损失了两万英镑的身价后发出了一句同样经典的哀叹:“I can calculate the movement of the star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men.(我能计算行星的运动,但不能计算人们的疯狂)”,这句话应该为所有投机者牢记。

点看全图

(抢购南海公司股票的人们)

这幕南海泡沫的主剧场就是这个乔纳桑咖啡屋。后来这间咖啡屋在1748年被大火焚毁,原来在乔纳桑咖啡屋出没的150名股票掮客组成了一个股票交易俱乐部,盖了一座自己的房子叫“新乔纳桑咖啡屋”,后来大概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好才改名为“股票交易所”。这就是伦敦股票交易所的由来。

原来的老乔纳桑咖啡屋呢?股票掮客跑了以后,又来了一批博采的。那地方又成了伦敦的赌博中心,一直到1778年再一次被大火烧了以后才寿终正寝。

除了乔纳桑咖啡屋以外,从事股票交易的咖啡屋还有很多。但其他咖啡屋从事的只是特定的股票,比如船舶及运输业的股票就主要在弗吉尼亚和波罗的海咖啡屋(Virginia and Baltic Coffeehouse)进行。

在咖啡屋里可不仅仅是炒股票和赌博,前面就说过乔纳桑咖啡屋搞过拍卖。实际上拍卖是咖啡屋的大宗生意,现在排名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历史也是排名第一第二的大拍卖行克里斯蒂(Christie's)和苏富比(Sotheby's)就是从伦敦的咖啡屋里走出来的。

说得这么热闹,看惯了星巴克的现代人可能会纳闷:不就是个小咖啡屋吗?几张桌子几张凳子能干得了那么多事吗?能,请看伦敦的咖啡屋到底是怎么回事。

点看全图

(1843年的伦敦Chapter咖啡屋)

怎么样,是不是现代写字楼的架势?这间Chapter咖啡屋是一间很有名的咖啡屋,它的有名倒不是因为商务活动,而是因为其文化活动,这个话题以后再说。现代写字楼就是从咖啡屋而来。十七世纪伦敦咖啡屋典型的内部则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1660年左右的伦敦咖啡屋)

从伦敦的咖啡屋里走出来了股票交易所,拍卖行和期货交易所,当然也有博采。但是谈到伦敦咖啡屋走出来的行当时一定要谈到的则是另一种更奇怪的行当。

关键词(Tags): #咖啡屋(嘉英)#乔纳桑咖啡屋(嘉英)#Jonathan's Coffee-Ho(嘉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