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水门事件(二十三) -- 梦秋

共:💬56 🌺16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后记)

水门事件(后记)

在码完这十万字的长文之时,已经精疲力竭。我几乎没有力气写后记了。

但是还得写,不然总觉得自己欠着点什么东西。

很久以前,别人说起水门事件的时候,总是这样描述的,水门事件是两个记者推翻一个总统的传奇故事。等到自己阅历见长的时候,有老夫子很江湖地说,水门事件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有人利用两个记者当枪手打倒了美国总统。现在看来,后面这个版本不过是前一个的进化版。两者相比,前者只好在金庸小说里找原型;后者嘛,看看福塞斯的小说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现在写完这个故事,想到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水门事件就是一个手枪发射子弹的过程。子弹是尼克松自己装进去的,顺带还打开了保险;扳机是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扣动的;手枪的各种部件,例如枪管、击锤、撞针等等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的体制。在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操作过程之后,尼克松中弹落马。

偶然吗?必然吗?

尼克松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丑闻当中犯下了一系列错误。局外人完全可以找出错误所在。同时,在这为期783天的丑闻当中,有许多偶然的节点,发生了许多偶然。人们会问,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给《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提供消息;为什么他们能够以合适的方式将这些消息报导出来?为什么麦科德会在法庭的压力之下交代问题?为什么迪恩会屈服于法庭的压力?为什么司法部和独立检察官的态度会如此强硬?为什么最高法院会一致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

如果这些节点都带有偶然性,那么为什么所有的这些偶然事件导致了尼克松下台,而不是相反?

怀着这个问题写下去,又发现水门事件这个传奇给人以太多理想的光辉。而实际并非如此

写作的时候,常常会陷入一种不自觉的迷惘当中。如果说很多人关注水门事件是因为它体现了一个民主国家内部的新闻自由和法律秩序的良好运作,我在写作的时候却逐渐偏离了这个想法。我在前言当中写道:“真理战胜强权,事实战胜谎言。”在我完成写作的时候,我发现这两句话只是飘在水面的美丽睡莲。真理和事实的确值得我们赞赏,而这也的确是水门事件整个过程结出的必然果实。但是我在看到水下的暗流时总会感慨,人类的丑恶在合适的环境当中往往能浇灌出恶之花。

政治当中没有清明世界,朗朗乾坤。在我写到美国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的时候,会发现这当中各种利益的博弈和卑鄙的交易。我写到了数次美国总统竞选当中的丑闻,写到了国会当中政治势力的起伏(当然是简单带过);写到了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滥用和渎职行为;写到了精明的检察官;写到了基辛格和尼克松的矛盾冲突。在描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有时会在心中禁不住地惊叹:他们怎么会这样呢?这与我想像的是多么不同……

又何必这么惊叹。真理和事实之下,本来就掩盖着许多阴暗的内容。

如今对水门事件的研究累如山积,我且不一一罗列。欢迎大家与我来探讨这里面的内涵。从新闻学的角度也好,从政治学的角度也好,都有可以深刻挖掘的地方。历史不由人随意涂抹,却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的。

水门事件,在历史上只有一次。我不指望它能够在短期之内再现。里根政府逃脱伊朗门丑闻就是一个例子——尽管伍德沃德也试图在伊朗门事件中再现辉煌。水门事件留给历任政治家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他们不得不引以为戒。在写作当中,我已经尽量将视界拓宽,尽量将许多事情的前因后果予以简要交代。虽然这显得琐碎和无趣了一些,但是却能增加对整个故事的全面了解,不至于使人陷入理想主义情节当中。

第一次这么大篇幅地描写一个历史进程,常常出现有心无力的感觉。各位且原谅我的疏懒和无效。从今年春节前后开始写,已经将近4个月,渐渐觉得笔力涩滞,文采不再,在此长谢之。

还有许多块垒郁结心中,无心道来。

且将心事付瑶琴。

本文所用参考资料如下:

主要参考数目:

Bernstein, Carl, and Woodward, Bob (1974) All the President’s Me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c

Bernstein, Carl, and Woodward, Bob (1994) The Final Days. 2nd editio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c

Olson, Keith W. (2003) Watergate: the Presidential Scandal that Shook America. Kansa: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部分参考数目:

单纯(1993):“水门丑闻”调查始末;《西方新闻传播论文集》;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41-256页。

李子坚(1999):《纽约时报的风格》;长春:长春出版社

有许多资料来自网络,通过百度或者google可以查询。比较重要的参考链接有: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外链出处

陈伟,个人博客:外链出处,(谢谢河友海天兄提供!)

国内无法进入维基百科,但是有一个比较实用的百科网站:[URL=]www.answers.com [/URL]

《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全部档案:

[URL=]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national/longterm/watergate/ [/URL]

水门事件综合性网站: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最危险的总编辑:本.布莱德利回忆录,中信出版社

外链出处

关键词(Tags): #水门#后记#资料元宝推荐:喜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