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龙的战士-中国军队1500bc-ad1840》(253 -- 空愁士

共:💬132 🌺10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军用地图上的抗日战争(3)日版1:5万老河口(祖父战斗过的地方)

军用地图上的抗日战争(3)日版1:5万老河口(祖父战斗过的地方)

空愁居@十万图纸.军史资料

外链出处

"1945年3月22日拂晓,日军第12军各部队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开始全面进攻。战斗至23日,除中路战车第3师团因天雨道路难行仍滞留于保安镇附近外,右翼第110师团占领李青店、南召,左翼第115师团占领象河关、源潭。军事委员会见日军已发起全面进攻,急令第一、第五战区除按21日电令防守各要点并留置一部兵力与敌保持接触外,主力即向湍河以西转移。第五战区遵照命令,留置第22集团军所属第6、第9挺进纵队及1个团,第2集团军所属第143师(守南阳)及第1、第7挺进纵队,其余部队全部在日军到达之前撤至湍河、丹江间地区。第一战区遵令留第110师、暂66师及第4、第6挺进纵队于伏牛山区,其余部队全部撤至桑坪及淅水以西地区。由于守军主力转移,日军第12军毫无阻碍地迅速深入豫西腹地。

骑兵第4旅团于3月27日进攻光化城受挫,31日及4月1日又连续数次向老河口发动攻击,但均被第125师击退,且受重创。其骑兵第25联队4个中队因伤亡太多,最后将4个中队缩编为1个临时集成中队。日军第115师团主力4月2日到达老河口后,骑兵第4旅团划归第115师团指挥,该师团将该旅团撤至老河口东北约25公里的孟家楼休整。由于李官桥形势紧张,才将该旅团调去增援第86旅团。第115师团主力到达老河口外围后,鉴于骑兵第4旅团进攻受挫、反遭歼灭性打击的情况,不敢立即发动进攻,俟进攻南阳的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到达,并运送足够的弹药和将战车第13队的10辆战车修整完成后,于4月7日拂晓发起攻击。激战终日,日军的多次冲击均被击退。其主攻方向上的第26大队在炮兵及工兵直接支援下一度由北城墙击毁的缺口处突入城内,但在第125师的英勇反击下,日军先头第1中队基本被歼,其他中队被迫退回。当晚又组织两次攻击,也遭失败。4月8日10时,日军经整顿后再次发动猛攻,在炮火掩护及战车前导下,经过近4小时的肉搏血战,日军终于以伤亡近400人的代价,于13时50分左右突入城内。守军第125师一面实施巷战抵抗,一面组织撤退,当天傍晚分两部分别撤至汉水西岸和老河口以南地区。老河口为日军占领。"

"1945年初驻老河口,3月日军来攻,29日,司令长官刘峙命令125师固守3天。30日至4月11日,125师和127师副师长何翔回、123师团长黄伯亮击退日军进攻8次,毙伤敌军千余人,守土将士伤亡1600余人。"

"3月29日,骑兵旅团经两天激烈战斗,推进到老河口城下。在野炮兵大队的炮火支援下,第25联队和赶来增援的步兵大队从北关,第26联队从南关,同时发起进攻。守备老河口的是第45军125师和第41军的368团,统由第125师师长汪匣峰指挥,第22集团军的炮兵部队,在汉水河西岸摆开阵势,对进攻老河口的日军日夜轰击,31日拂晓,日军野炮兵队将北面城墙炸开了两个大缺口。早上六时许,第25联队全部人马一齐发动强攻,妄图一举夺取老河口。从缺口处突进去的两个中队遭到全歼,联队主力亦遭到守军包围,被压制在西北角。汉水河对岸的守军炮火立即集中轰击第25联队之敌。日军独立步兵第30大队,连续发动两次冲锋,拼死救援绝境中的骑兵第25联队,两次冲锋,均被守军打垮。被包围压制在城西北角的日军第25联队,占据有利地形拼死顽抗。中岛曹长带了一个机关枪小队,企图攀越城墙打出去,在城墙下遭到守军炮击,全队被炸死。日军伤亡惨重,第2中队长夏目大尉、联队炮中队长锻冶大尉等先后战死。联队长古泽大佐命令烧毁密码本,准备全体战死。第25联队苦撑到夜里,少数人突围逃脱。第26联队自3月20日以来,连续夜间急行军(白天怕中、美空军袭击轰炸),又加上多次遭到中、美混合空军的攻击,人员战马死伤严重,到达老河口时早已人困马乏。 31日黎明,从南关勉强发起攻击,遭到守军猛烈扫射,又被汉水西岸炮火狠狠轰击,死伤无数,无法前进。冲锋队伍垮了下来,无力再发动新的冲锋。是日正午,便接到藤田旅团长撤退的命令。正当联队长山下大佐下令撤退时,退路却又被中国军队截断。第26联队左冲右突,拼死苦战,于翌日四时才冲出重围,退回到马屈山南侧,收整残部。日军之骑兵旅团彻底败下阵来,只好坚守待援。4月 1日夜间,一愁莫展的藤田旅团长收到第12军司令官电报:令其停止攻城,待第115师团到达后,骑兵旅团由该师团长指挥。接着,藤田少将又接到第115师团长杉浦中将电令,令骑兵旅团撤到后边休整,由第115师团接替攻打老河口的任务."

这也是日寇最后的猖狂,几个月后日本便投降了。

日寇投降亲历记(祖父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文章)是年29岁,二十二集团军45军125师少将参谋长

《炎黄春秋》2006 年第 12 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内阁正式宣布无条件向协约国的中、美、英、苏四国投降之后约十日的一个阴森肃杀的秋天早晨,位于陇海铁路徐州西边的砀山县城楼上,飘扬着一面下了半旗的日本国旗,城外梨园里,弥漫着酥梨的馨香,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有的是用三叉木棍,叉在快要坠地的梨枝上,清翠欲滴!

砀山城南门外的梨园里,投降的日本“木更津”师团的××旅团(相当于国民党军一个师)的残部约七千多官兵,呆呆地一字长蛇阵式地静坐在地上,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枪摆在他们前面的地上。在每一个联队、大队、中队的末尾,都架着日式轻重机枪或轻型小炮。

梨园的西头,接受日军投降的国民党二十二集团军45军125师的部队,穿着五战区司令部新发下来的崭新军装,雄赳赳、气昂昂地向东走来。日军吹起了“立正”的军号“打、哒、嘀”,所有坐着的日军官兵,一律起立“立正”,官佐一律举手行礼。这个旅团的正副酋长和参谋长,骑着马向我们行“撇刀礼”,引导我们向砀山县城前进。我当时是125师少将参谋长,我和师长汪匣锋、副师长黄崇凯三人策马昂首前行,并不还礼。我斜视着肃立的日军官兵,军服破旧,面有菜色,低头向下。说明日本国内,连年战争,物资已极度匮乏。我们在进入砀山南门城门口时,一个值勤的“军曹”(相当于副排长),面目白晰,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在喊了“敬礼”后,两行眼泪夺眶而出,表示了无限的悲伤和委屈。

街道上关门闭户,空无一人,随即进入一个又宽又大的院子。三个日军“驭手”牵着双方军马走了。在这之前,则是我军为预防不测,恐中途生变,在向东开进的同时,即在梨园入口的南北两侧,选择高地架设了俄制重机枪两挺,以交叉火力,控制了东面日军投降的场地。

进入大院后,一面大型长桌上铺着白布,我们三人向南而坐。桌上摆放着该旅团现有的人、马、械、弹、车辆、坦克、火炮……的花名册。这时,我军的炮、工、特、辎重各营首长,也随即入座。然后各按对口单位,拿着各有关清册,在日军引导下到日军清点……

我们三人背面墙上,一面“武运长久”的大幅日本军旗,挂在墙的正中央。空气中弥漫着焚烧纸屑的臭味,地上留着一堆灰烬。靠墙的角落里停放着两辆轻型坦克。敌旅团长向我们介绍说,重型坦克及车辆等均在徐州师团部,他的汉语普通话很熟练。

森严肃杀的气氛里,我们才注意到,大长桌的果盘里,摆放着西瓜、酥梨……可是,谁也没有动它们。

这时,偌大的庭院,静寂无声。敌酋三人满含热泪,三个人鼻梁下的“一撮毛”式的黑胡子,紧绷在苍白的脸上,解下了各自腰间悬挂的军刀,右膝跪地,双手举起沾满我国同胞鲜血的指挥刀,顶在头上,向我们三位首长恭恭敬敬地献上。我们三人这时也一同起立,双手接过这“投降的证物”。

当我们起立出院时,日军驭手立即牵过双方的军马。在敌旅团长三人骑马殿后,在日军的“立正”礼号声中,默默地护送我们走出了砀山县城。

这正是日军投降后约10日在砀山接受日军投降的经过实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