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龙的战士-中国军队1500bc-ad1840》(253 -- 空愁士

共:💬132 🌺10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日寇投降亲历记(祖父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文章)

日寇投降亲历记(祖父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文章)是年29岁,二十二集团军45军125师少将参谋长

《炎黄春秋》2006 年第 12 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内阁正式宣布无条件向协约国的中、美、英、苏四国投降之后约十日的一个阴森肃杀的秋天早晨,位于陇海铁路徐州西边的砀山县城楼上,飘扬着一面下了半旗的日本国旗,城外梨园里,弥漫着酥梨的馨香,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有的是用三叉木棍,叉在快要坠地的梨枝上,清翠欲滴!

砀山城南门外的梨园里,投降的日本“木更津”师团的××旅团(相当于国民党军一个师)的残部约七千多官兵,呆呆地一字长蛇阵式地静坐在地上,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枪摆在他们前面的地上。在每一个联队、大队、中队的末尾,都架着日式轻重机枪或轻型小炮。

梨园的西头,接受日军投降的国民党二十二集团军45军125师的部队,穿着五战区司令部新发下来的崭新军装,雄赳赳、气昂昂地向东走来。日军吹起了“立正”的军号“打、哒、嘀”,所有坐着的日军官兵,一律起立“立正”,官佐一律举手行礼。这个旅团的正副酋长和参谋长,骑着马向我们行“撇刀礼”,引导我们向砀山县城前进。我当时是125师少将参谋长,我和师长汪匣锋、副师长黄崇凯三人策马昂首前行,并不还礼。我斜视着肃立的日军官兵,军服破旧,面有菜色,低头向下。说明日本国内,连年战争,物资已极度匮乏。我们在进入砀山南门城门口时,一个值勤的“军曹”(相当于副排长),面目白晰,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在喊了“敬礼”后,两行眼泪夺眶而出,表示了无限的悲伤和委屈。

街道上关门闭户,空无一人,随即进入一个又宽又大的院子。三个日军“驭手”牵着双方军马走了。在这之前,则是我军为预防不测,恐中途生变,在向东开进的同时,即在梨园入口的南北两侧,选择高地架设了俄制重机枪两挺,以交叉火力,控制了东面日军投降的场地。

进入大院后,一面大型长桌上铺着白布,我们三人向南而坐。桌上摆放着该旅团现有的人、马、械、弹、车辆、坦克、火炮……的花名册。这时,我军的炮、工、特、辎重各营首长,也随即入座。然后各按对口单位,拿着各有关清册,在日军引导下到日军清点……

我们三人背面墙上,一面“武运长久”的大幅日本军旗,挂在墙的正中央。空气中弥漫着焚烧纸屑的臭味,地上留着一堆灰烬。靠墙的角落里停放着两辆轻型坦克。敌旅团长向我们介绍说,重型坦克及车辆等均在徐州师团部,他的汉语普通话很熟练。

森严肃杀的气氛里,我们才注意到,大长桌的果盘里,摆放着西瓜、酥梨……可是,谁也没有动它们。

这时,偌大的庭院,静寂无声。敌酋三人满含热泪,三个人鼻梁下的“一撮毛”式的黑胡子,紧绷在苍白的脸上,解下了各自腰间悬挂的军刀,右膝跪地,双手举起沾满我国同胞鲜血的指挥刀,顶在头上,向我们三位首长恭恭敬敬地献上。我们三人这时也一同起立,双手接过这“投降的证物”。

当我们起立出院时,日军驭手立即牵过双方的军马。在敌旅团长三人骑马殿后,在日军的“立正”礼号声中,默默地护送我们走出了砀山县城。

这正是日军投降后约10日在砀山接受日军投降的经过实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