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旅游】【原创】旅游随想之呼和浩特(一)一座惬意的城市 -- 外务府行走

共:💬11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旅游随想之呼和浩特(三)草原、大青山和昭君墓(上)

到内蒙古旅游,草原是不可回避的内容,当然与此相关的还有骑马、手抓羊肉等。但是,离呼和浩特最近的草原,也在几十公里以外,必须向北进发,越过横亘在面前的大青山。而从呼和浩特向南走十公里,则是有名的昭君墓。大青山是一横,两个景点是南北对峙的两点,就象一个除号,不仅除却着岁月的沧桑,也除却着这片土地对历史的记忆。为何这么说,还是慢慢道来。 这里所谓的草原,是指离呼和浩特最近的一片牧区,名字叫“召合”。前面提过,召在这里是庙的意思,所以“召合”就是指一座叫“合”的喇嘛庙。庙还在,据说也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寺,不过没进去看。这里的蒙语地名发音非常优美,可惜现在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此地离呼和浩特市区有七八十公里,坐车要走四个多小时。首先,要翻越大青山。呼和浩特就在大青山脚下,距离非常之近,比从人大到香山的距离还近。大青山不太高,但感觉非常有气势,毕竟是在眼前拔地而起的一条巨大屏障,无论从市区的哪个角落往北望去,它都从左到右占满你的眼眶。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里有一句台词,说年轻的时候,看见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现在已经无所谓了。我还没象电影里的张国荣那么饱经沧桑,所以我想知道。 大客车沿着盘山公路向上进发,我才明白大青山的“青”不是草木的颜色,而是土石的颜色,确切地说是一种远看类似灰,近看似土黄的颜色。换句话说,大青山是一座秃山,上面没有一棵自然生的树木。但是,人力在这里不肯向自然屈服,因为满山遍野的都是圆型和长条型的坑,旁边是一小堆土,坑与坑之间距离非常精确,从不同角度看去构成令人目眩的图形。这显然是人为挖成的树坑,没栽树之前用来吸收降水,防止山洪出现。我极为惊讶这工程的浩大,尽管当时山上山下一个人影也没有。但这些树坑何止只成千上万,这即使动用可观的人力也要经年累月才能干成。山上的角落间不时闪出某某单位植树基地的牌子,在有些山坡和沟谷间,大片一人高的树苗已经种好,可惜这些突兀的绿色反而在一色的天空和一色的山地间非常不协调,好象一块块绿补丁。大青山很象一个粗壮而朴实的蒙古汉子,它没有悬崖峭壁,但过渡平缓的山岭连绵不绝,汽车也就地很卖力地从一个山头爬向另一个山头。快到山顶是一大段平路,天空已经变得极为辽阔,四周是石头和荒野,很有些青藏高原的感觉,我的呼吸仿佛也困难起来,其实此地的海拔不过三千米吧。大约一个小时过去了,汽车一直向下,地势平坦起来,一个大集镇扑面而来,这是武川县城,一个只有一条大街的镇子。 再往北走,景色越发荒凉起来,土地是黄色的,几片拖拉机翻过的土壤就算是农田了,田里还没有长出任何东西,也看不到沟渠和任何灌溉设备。没耕作的土地更多,上面稀稀拉拉地有一些草芽。每平方米内也就十棵左右,所以地表是土黄色的,但仔细看却有些淡淡的绿意。起伏的丘陵间偶尔有一两棵树,半天看不到人。就是这样荒凉并空寂着,但这毕竟还是农耕区,当机耕地消失了,天空变得更加辽阔,丘陵的起伏变得柔和时,牧区就到了。实在地说,这根本不能说是草原,因为北京城里任何一块草坪的草都比这里的草茂盛。地是黄色的,浅浅的有些绿色。砂土裸露着,隔不远就有一丛丛草本植物,大大地一团,开着类似紫罗兰的小花。它的根系极其发达,使出吃奶的劲也别想把它拔起来。不过我似乎听说过,这种貌似漂亮的小花出现是土地沙化的前兆。整个牧区给人的感觉是一幅荒漠化的前景,由于今年很旱,小水塘干涸了,羊群在赤地上莫名其妙地努力寻找着什么,不过牧民似乎不太在意。因为这里的草要等到7月底8月初才能长得最好,再说,只要有我们这些游客时不时上门造访,骑骑马、吃吃羊,他们的日子就不会坏到哪里去。说起骑马,实在可耻。这里的马都是矮马,而且只听随行的马倌的命令,你要它跑它不跑,要它停它不停,对你过于激烈的命令总是拼命摇头表示拒绝。可惜我受的人文主义教育太深,总想和它建立建设性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于是就听任它在出发点和折返点作匀速直线运动,反正它自己认识路,我就当搭了一辆四条腿的草原公车。即使如此,草原的美仍是让人惊心动魄的,那种辽阔和空旷带给一个久居都市的人的冲击,不是我这个学社会科学的人的文字能力所能形容的,也许某位中文系的高材生可以。 在回程的车上,我分明在跨越一条牧业与农业的分界线,这条线在几百年前还要靠边墙、烽火台、骑兵和战马来维持,现在则仅仅需要拖拉机在荒凉的土地上犁出浅浅的沟坎而已。越过大青山,山脚下的呼和浩特远远地展开在地平线上。我们都在香山上东望过北京城,那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城市,而我此时才发现呼和浩特确实很小。边城仍就是边城,尽管它穿上了现代的外衣。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