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人口控制政策就是为了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 冷眼

共:💬65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三、低收入水平行业的产生与危害

为什么会有行业的人均社会贡献低于理想人均社会成本,其实就是所谓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用全球化的观点来看。假设在一个发达国家内搞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低端产业,那么人工的成本就要至少达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还要交纳种种保险金、种种税费,此外,还要达到严格的环境标准,花大代价对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其结果就是成本相当高,为了不亏钱就得把产品也卖得相当贵,这样,它的人均社会贡献也会比较高,可以达到理想人均社会成本。但是在全球化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把这些行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来进口产品。产品千里迢迢运来,价格还比原来的便宜得多,原因在哪里?当然就是成本降低了。发展中国家人员的工资低还只是一部分原因,其背后社会保障的减少,环境资源的破坏,都是人口社会成本水平降低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来看看发展中国家是如何发展的,说得简单一点先大搞低端产业,由于要进行成本竞争,低端产业的人均社会贡献也就很低,国家再进行调控,是把实际的人均社会成本压得比低端产业的人均社会贡献更低,这样多出来的钱就可以用于发展。

将人均社会成本压得很低所带来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国家总是优先保障就业和工资水平,那么所损害的就是环境和社会公共投入这一部分,所以象环境恶化、医疗、教育、养老的问题就自然而然会出现了,所以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社会保障及环境问题是一定的,总之就是人口太多,加上大搞对环境影响大的产业,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太大,而政府从产业中获得的税收不足于弥补。

这段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竞次”,发展中国家靠降低成本――其实就是压缩人均社会成本,以本国的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吸收外国投资创建自己的产业。不是说这样做不对,在发展的道路上没有多少捷径,区别就在于你付出这些代价后能不能提升产业链,获得发展,中国在这一方面还算取得了成就。

按一般的说法,全球化的产业分工提高了效率,但是至少对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来说,不过就是降低社会成本水平(不光是劳动力收入水平)所取得的产品成本优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无可避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这个过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所谓“劳动力成本优势”本身就是为发展而付出的代价,我们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摆脱这种“优势”,而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怎么样都要保持。

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就,产业水平有了相当提高,人均社会贡献、或者说人均产值、人均收入都有了提高,相应的人均社会成本就可以提高了,国家主要将钱投入到可以控制的地方,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环境的保护等等,主要是弥补一下以前欠的债。但是能弥补到什么程度--就是说人均社会成本能有多高,还是取决于人均社会贡献。

人口的增加导致人均社会贡献的下降,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简单的说,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市场,而市场是有限的,同时竞争的企业越多,收入利润就越低。中国取得目前的竞争成就已经是竭尽全力了。我们靠打开国外市场,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就算是世界的市场,也不是无限的。现在中国的高收入中高端行业,缺的是什么?不是一般劳动力,甚至也不是资金投入,而是技术和市场。再多增加几亿人,一定不会对产业提升有帮助,只会增加更多的、别人不愿意做的低端产业,产生更多的社会成本。在这个问题上,并不需要有多么复杂的认识,讲道理是一堆,但你也可以简单的看看现实,看看现实中最差的工作是什么?问问在那里工作的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工作?人口增长论者其实也认识到同样的事实,只不过他们把低收入称之为“劳动力成本优势”,所以才会把人口增长和“保障劳动力成本优势”联系起来。“人多,工作难找”是这社会上普通的认识,除非你去做最苦最累工资最少还兼污染最严重的工作,现在也有些招不到工人的情况出现,还是一个收入低的问题,你能把收入提高自然就招得到工了,问题是工人收入提高了,工厂的利润就下降了,工厂在这已经十分严酷的竞争环境下就支持不住了。

过去成功的经验并不能直接套用在现在,过去我们靠控制人均社会成本,通过发展低端产业来筹集资金取得发展,那么现在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是否仍然严格控制住人均社会成本,按照某些人的想法就是一定要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就可以获得更多资金来发展呢?这样想是不对的。

第一、这种做法是权益之计,是与经济发展的目标相违背的,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使人民的生活更好,就是人均收入的提高。如果在这一点上认识错误,把维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当成第一要务,甚至是以放开人口增长来维持“劳动力成本优势”,那么人均收入就始终难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长放慢,就立刻会陷入困境。

第二、控制社会成本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降低社会成本的投入,就是对环境的欠账。实际上,在发展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是可以的,环境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这种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原来我们还说保护环境是为了“子孙后代”,但是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不容回避了。

第三、提高社会保障、提高人均收入也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要想培育国内市场,促进人民消费,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基础建设,不提高人均收入是做不到的。高端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对教育、科研的投入也要进一步增加。也就是说,提高人均收入不仅是发展经济的结果,也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Tags): #发展#人均收入#人口政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