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格高花俏说慈姑 -- 爱莲

共:💬85 🌺1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格高花俏说慈姑

许多人,特别是北方的,不识慈姑,以为那是什么慈祥的姑姑。其实不然,慈姑也可以写作茨菇,音同字不同,还有称之为芽菇、乌芋的,最为形像的名字则是燕尾草。这些不同的名字说的其实是同一种植物,它生在水里、长在水里,离不开水,只有在水乡才能见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蔬菜店里见到的慈姑样子有些滑稽:圆圆的脑袋上插着一个又长又尖的鼻子;其实把它叫做嘴巴更合适。那脑袋里装的几乎全是淀粉,它是慈姑用来储藏营养的地下球茎,而那尖尖的嘴吧则是慈姑的芽尖,里面孕育着新的生命。圆头和尖嘴都是可食的,所不同的是,圆头的肉(淀粉)多,而尖嘴的筋(纤维)多,味道并无不同。

在南、北美洲的沼泽地里,至今还有许多野生的慈姑,它们是野鸭与土著居民都很喜欢的野味。因为慈姑是通过地下球茎来繁殖的,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蔓延,所以常常成片族生。春暖花开的时侯,没有落入鸭口和人嘴的慈姑,从嘴尖上伸出嫩芽,依靠球茎里储存的营养,迅速长成独立的个体;夏日炎炎的时候,那长三角形的绿叶底部如燕尾、叶尖似箭头,迎风摇曳似万箭齐发,所以在英文里,慈姑被叫做箭头(arrowhead)植物;秋风潇潇的时节,霜来霜去,慈姑的地上部分很快便茎枯叶烂,而淤泥中的球茎也长大成熟了,青紫色的,还有两三道环儿,那尖嘴儿略微有些弯,被数层芽鞘包裹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尽管知道慈姑好吃的人不多,光靠野生的还是远远不够的,好在它的人工种植非常容易。春天用吃剩下的慈姑嘴儿育苗,等到有两三片真叶的时候,以差不多一米见方植一株的密度种到水田里,此后只要保证有水便可,无虫无病又耐瘠,无需管理,跟野生的天种人收所差无几。所麻烦的是,秋天要从烂泥里将那带嘴的球茎从土里一颗一颗挖掘出来。宋朝诗人陆游有诗为证:“野人知我出门稀,男辍鉏耰女下机。掘得茈菇炊正熟,一杯苦劝护寒归。” 茈菇即慈姑,不掘自然不会自己从土里跳将出来。

慈姑的产量很高,《本草纲目》里说:“慈姑一株多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 民间以为慈姑一个月生一子,正常的年份得十二子,闰月的年份便有十三子。那只是人们的想象,并不确切。如果是种在肥沃之地,一株慈姑产二、三十子的并不罕见。因为多子,一些地方结婚办喜事的时候是一定要上一盘慈姑菜的,以期多子多福。孩子多了,口粮便紧张,每逢水灾饥荒,慈姑又成为穷苦人家的救命粮。因为慈姑是不怕水淹的,大水冲掉了庄稼却便宜了慈姑。青黄不接的时候,便有成群结队挖野菜、掘慈姑的。

吃慈姑吉利,入口虽然有点苦,却是满口的清、脆、爽。不仅平民百姓喜欢,文人墨客也好这一口。沈从文先生以为,慈姑的“格”高。它虽然出自淤泥,青皮之下却洁白如玉,颇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意思。不仅如此,慈姑还有更为难得的“格”。以慈姑烧肉,它不像土豆、芋头那样一煮就烂,烂得泥糊糊的;慈姑怎么煮都是脆粉脆粉的,宁碎不烂。几年前“连爷爷”访问南京的时候,吃了当地的名菜“慈姑红烧肉” 赞不绝口,吃了一次还要再回来吃!

慈姑除了烧肉之外,还可以炒片、烧汤。做慈姑片要挑个头大的,刮了皮之后直接切成薄片,与木耳、肉片下锅同炒,吃起来松软脆嫩。如果做汤,便是与海鲜搭配最佳,挑那种拇指大小的慈姑,与鲜活的蛏子或文蛤同煮,半个时晨后,但见一幅鹬蚌相争的残局,最终得利的是渔翁:贝肉鲜嫩、慈姑清脆,加上那乳白的汤,真是尽善尽美。唯一不如意的是,那贝壳儿却是没法吃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除了美味,慈姑还可以盆栽,作花卉。春天从嘴里省下几根慈姑嘴儿,插到带土的水盆里,待到夏日成年时,但见那碧绿的凤尾叶俊俏、挺拔,极有风致。除了赏叶之外,慈姑花也是很耐看的,宋代杨东山的《咏慈姑花》是这样说的:“折来趁得未晨光,清露稀风带月凉。长叶剪刀镰不割, 小花茉莉淡无香。稀疏略糁瑶台雪,升降常涵翠管浆。恰恨山中穷到骨, 慈姑也遣入诗囊。” 诚如诗人所言,在前庭后院摆上一盆慈姑,足不出户便可一欣赏到形如茉莉的慈姑花,领略那瑶台雪花、翠管琼浆的梦幻仙境,岂不妙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茨菇(当生)#燕尾草(当生)#慈姑#爱莲菜园元宝推荐:水风,emilyGerm,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