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水门事件(一) -- 梦秋

共:💬68 🌺2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二十二)

水门事件(二十二)

所有戏剧化的转折几乎都发生在1973年的4月。尼克松政府的好日子在这个月就要到头了。

随着麦科德、迪恩和马格鲁德相继向检察官和法庭交代掩盖水门的事实,白宫此前9个月的努力全告失效,精心策划的防线开始土崩瓦解。由于担心还会有人继续向检察官和法庭检举揭发以换得自己减刑,所有被卷入水门事件的白宫幕僚彼此之间不信任的情绪开始增长。疑云重重之中,每个人都被迫采取了一些预防性的措施。霍尔德曼和厄利希曼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安装了录音系统,把他们与科尔松等人的对话全部录了下来,立此存照。总统手下这三员大将本来就有不和,如今猜忌之心愈加严重。科尔松和厄利希曼见面的时候带上了自己的律师。反水的马格鲁德也是如此。至于迪恩,他根本就躲着不出面。

政府内部要求这几位老总辞职的呼声愈来愈高。科尔松在3月份已经顶不住压力辞职。4月中旬,国务卿罗杰斯和财政部长康纳利向总统建议,让厄利希曼和霍尔德曼辞职。对水门案件有所了解的司法部副部长彼德森也劝尼克松要求他们辞职。然而尼克松却还想护着自己的三只鹰犬。他提出的方案是让迪恩辞职。迪恩摆出一副无赖相,给总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让俺走,可以,但是你手下的那两个德国佬(即厄利希曼和霍尔德曼)也得卷包走人。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敲诈,尼克松只好暂时搁置辞职一事。

不过总得有个办法让这些人闭嘴才是。尼克松还有招数。他公开表示,鉴于水门案件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凡是涉及水门案件的高级官员,不论他向法庭坦白了什么,交代了什么,都不应该获得法律的宽容,甚至是豁免。毕竟是总统,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先抢占一个道德制高点,把法官给逼到墙角里。还可以断了那些想要继续反水的人和法庭讨价还价的念头。至于那些注定要蹲大牢的家伙,例如迪恩,请管好你一张嘴,不要乱咬人。总统手里还有一张王牌:他可以动用行政特权实行赦免。赦免就是挂在驴子脑袋前的一束干草,老想吃又吃不到,但是能够蒙得驴子不停地转磨。迪恩也指望得到总统赦免不是?那他就是这只驴子。

迪恩要真信了总统的赦免承诺那才见了鬼。其他人似乎也更相信法官西里卡的减刑说法,不去理会总统那饱含威胁之意的“赦免”。 尼克松大概自己也没料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沦落到期待“赦免”的地步。反正,继续有人卖主减刑。4月16日,“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副主席拉茹,米切尔的副手也加入了反戈一击的队伍当中。此人交代出他曾经经手7万美元现金,是给亨特们的封口费的一部分。

拉茹反水的事情是忠心耿耿的彼德森向尼克松通报的。同时通报的还有另一条听起来不太妙的消息。倒戈的马格鲁德通过了司法部的测谎测试,而作伪证的斯特拉岑却没有通过。

4月17日,尼克松被迫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根据他与艾尔文的协商,白宫工作人员将得到允许,可以在艾尔文主持的水门真相调查委员会上作证。在这个记者招待会上,尼克松承认了有人企图掩盖水门事件真相的事实,最后硬着头皮说:

“我谴责一切掩盖此事(水门事件)的企图,不论谁参与了掩盖行动。”

说完,灰溜溜地走人,把新闻秘书齐格勒留给记者们炮轰。

记者们的问题集中在一处:总统以前说过,水门事件将得到“最彻底、最认真和最广泛”的调查。如今他却说“有人掩盖真相”?这两个说法究竟应该相信哪个?

类似的问题在被问到第29遍的时候,齐格勒已经被折磨得有点精神恍惚,竟然回答道:

“现在这个说法(“掩盖真相” )有效,其余的说法不算数。”(This is the operative statement, the others are inoperative.)

齐格勒言不由衷的表白标志着白宫的承受能力达到了崩溃之前的临界点。4月19日,《华盛顿邮报》又一次狠狠地敲打了白宫一回。他们弄到了马格鲁德在司法部检察官处作证的证词,明确指出,米切尔和迪恩批准并参与组织了水门事件。在水门案发之后,他们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包括金钱手段迫使7个直接涉案的被告保持沉默。同一天里,《纽约时报》也登出了五个版面的水门事件报导。著名记者西摩.赫什在其中写道,大陪审团的注意力已经从调查水门事件的真相转移到“谁企图掩盖水门事件真相”。

4月19日的重要新闻还不止这一条。司法部部长克莱迪恩斯特因为自己至少有三个手下因为水门事件将受到起诉而提出辞职。究竟这三个被起诉的人是谁,限于手中资料不足,我无法确认。但是负责水门案件全面调查和起诉工作的副部长彼德森倒是安安稳稳地一直干到了1974年年底才辞职。这其中必然还有着不为人所熟知的故事。

不管怎样,白宫已经在一片风声鹤唳之中。4月25日,《华盛顿邮报》继续痛打落水狗。这一天登出来的是“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在《纽约时报》上刊登虚假广告的事情(详情请见《水门事件》十五)。臭了大街的海防布雷政策又被挖出来与总统手下的人一起遭到严厉批判。

这是个媒体的狂欢节。所有的媒体都把矛头指向了白宫,连《阿肯色民主党人》这种小报也登出了大消息:米切尔承认在利迪提出闯入水门饭店安装窃听器的时候自己也在场听取汇报。这份报纸的编辑难得理直气壮地评论了一句:“美国人民可以原谅一个错误,但不能原谅掩盖真相。”

小角色也倒霉。4月22日,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乔治.布什(小树丛总统他爹)的助手利茨也辞职了。他是被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揪出来的“管道工”之一。

4月26日,又一个大号倒霉蛋成了政治牺牲品。这一回是联邦调查局局长格雷。参议员魏克尔捅出了一条大新闻:在1972年7月3日,格雷销毁了厄利希曼和迪恩交给他的两包文件——从亨特的保险柜里弄出来的文件。两份文件都有关肯尼迪总统。其中一份文件当中,亨特试图将肯尼迪总统与南越总统吴庭艳被暗杀一事联系起来,但没有成功。另外一份文件是亨特对爱德华.肯尼迪1969年车祸的调查。这两份文件与水门案件无关。但是格雷的做法已经过了火。他倒也知趣,在4月27日宣布辞职。

4月30日,白宫幕僚们的辞职运动进入到高潮。眼泪汪汪的尼克松在万般无奈之下,“接受”了克莱迪恩斯特的辞呈。同时批准了另外两位白宫大佬霍尔德曼和厄利希曼辞职。为了泄愤,尼克松没有公开迪恩的辞呈,而是宣布解除迪恩的职务,让公众看了个现行的总统炒鱿鱼大戏。

在公开声明当中,尼克松把辞职的这三位高官称作“最出色的公务员”,“有着二十年友谊的挚友”。至于总统本人在水门事件中的角色,尼克松说,“责怪做出这些事情(水门事件)的人是个怯懦的举动。任何一个机构当中,位处顶端的人都需要负起责任……我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必须保持白宫的团结,不能有掩盖事实的行为。”

在白宫墙倒屋塌一片嘈杂声中传来了类似好莱坞影片似的大团圆消息。4月26日,因为亨特和利迪等人闯入艾尔斯伯格的精神病医生办公室的事实被媒体公之于众,,洛杉矶法院宣布司法部对艾尔斯伯格的起诉无效,解散了艾尔斯伯格案件的陪审团。5月11日,整个官司正式终结。这位因为向媒体透露“五角大楼文件”而被迫害达两年之久的军事专家终于赢回了清白。

《华盛顿邮报》继续勇追穷寇。4月29日,《华盛顿邮报》获得了马格鲁德和拉茹的证词,正式指出科尔松与水门事件有牵连,卡姆巴齐向被告们提供封口费阻碍司法调查。同一天的哈里斯民意调查显示,只有8%的人相信白宫在水门事件当中的表现是“坦白而诚实的”。另外有63%的人认为白宫“隐瞒了重要信息”。

4月30日这一天,洛杉矶法院法官拜恩揭露,他曾经在本月初与总统和厄利希曼会面。会面当中谈到了拜恩出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可能——当然,总统希望拜恩眼下审理的艾尔斯伯格案件能够以艾尔斯伯格被判有罪告终。根据拜恩出示的一份联邦调查局文件,总统在1971年6月即指派厄利希曼搜集证据迫害艾尔斯伯格。

4月30日对于尼克松来说绝对是一个黑色星期一。尽管尼克松已经焦头烂额,但是同一天从司法部冒出来的另一桩案件让他充分领会了什么叫“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随着克莱迪恩斯特的辞职,司法部已经不在尼克松的掌控之下。这一天司法部根据总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正式指控“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部门在总统竞选当中非法获得200,000美元的政治捐款。总审计署当初查出了至少有500,000美元的非法政治捐款,报纸上披露得更多。要是司法部都这么一笔一笔地算账再提出起诉,这官司要打到不知何年何月去也。

作为四月政治风暴的尾声,五月初,中央情报局局长自爆家丑。他在一次出席参议院专门委员会的会议上承认中情局曾经应厄利希曼的请求,向亨特和利迪等人提供微型照相机、录音机等间谍和窃听工具,并帮他们制造假身份证。

尼克松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到了极点。在他的政府当中,几个强势部门——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司法部、总统国内事务助理全部卷入丑闻当中。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英联邦政治体制的国家当中,总理们只有辞职。美国总统不一样。在任何时候,总统都是强势总统,除非国会启动弹劾程序,总统可以一直在宝座上呆到任期届满。在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总统参与了丑闻的情况下,国会不会启动弹劾程序。

丑闻天天有,媒体每天也在揭尼克松的短,但是总统就是打而不倒。他究竟何去何从,要看国会艾尔文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如何。

元宝推荐: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