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战国风流》 之 吴起(2) -- Bater

共:💬22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战国风流》 之 吴起(2)

《战国风流》 之 吴起(2)

吴起见弃于鲁之后,‘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拿着吴起的RESUME就和他的智囊团团长李悝(又名李克)讨论起这事情。这个李悝可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惜其生平事迹已难确知其详,然于他人的传记里多有此公的身影,后话。

文侯问:“你看这小子到底怎么样啊?”李悝敲敲脑壳,故意说:“如果单论用兵的话,司马穰苴也不在他话下。可这个人么,贪求名声,为了求名可是连老婆都宰了啊。”

文侯想了想说:“是一个将才对我们重要呢,还是一个头衔对我们重要呢?拿一个大头衔去换一个大将,合算吗?我们给他名,他还会杀老婆吗?”

李悝又说:“听说这小子还有点好色。”

文侯笑笑:“好色?那他会被女人所左右吗?如果不会,那他中美人计的可能性不大吧?再说咱们军中不设女兵连吧?将士女眷允许随军吗?”

李悝进一步“刁难”:“他不孝,老妈死了都不奔丧。”

文侯更不以为然:“设若将士们频频以母丧、父丧、七大姑生娃、八大姨出嫁而告假,如何?”

李悝终于会心一笑:“君得之矣。”

‘于是魏文侯以(吴起)为将,击秦’,牛刀小试,即‘拔五城’。后因‘吴起善用兵’,而且为将廉洁公平,‘尽能得士心’,被文侯任命为西河守将,‘以拒秦、韩’。正是在为西河守将期间,配合李悝在政治领域的变法,吴起也在军事领域高举改革大旗,把军事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

吴起用兵强调兵不在众而在“治”,以首创的精选士卒之法组建“武卒”,免除武卒全家的徭赋,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从而得到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凭着这支王牌部队,吴起在任西河郡守期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招地千里’。在著名的“阴晋之战”中,吴起以五万魏兵,击败十倍于己的精锐秦兵,尽‘夺秦河西地’,迫使秦让出河西地区大片领土,魏国国力甲于诸侯。

吴起功立多了,‘甚有声名’,就开始琢磨魏国的相位。时文侯已逝,当头的是文侯的儿子武侯,担任国相的是以惧内闻名当世的公叔痤。吴起对名声的趋之若鹜让这位国相食不甘味。这为公叔先生自知才不及吴起,能坐上相位多亏了自己那位身为魏国公主的贤内助。

这位妻管严相国才能有限,眼光却实在厉害,门下多奇谋之士,后以变法而强秦的商鞅即出自他的门下,后话。

且说公叔痤有个门客,一看主子相位不保、自己饭碗不稳,就给相爷支招了。他说:“要除掉吴起,这有何难?‘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特有骨气有特好面子,咱们不妨就于此下手。老板你不是怕老婆吗?您只需如此如此,吴起必除无疑!”

公叔痤于是跑武侯那儿吹风:“‘夫吴起贤人也’,那真是惊天纬地的大才呀,咱们魏国这一洼水泊,怕是难有蛟龙搏腾的空间,‘臣恐(吴)起之无留心也’,臣担心他会另攀高枝啊。”

于用人方面,武侯比他老子文侯要差着几个档次,一听公叔的话,立马紧张起来。公叔痤又说:“臣也只是怀疑,并无凭据,不过咱们可以试探他一下。”

武侯问:“奈何?”

公叔痤亮出门客出的高招:“这样吧,老板您把一位公主也许配给他,‘(吴)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且看看他的态度再行定夺。”

武侯许之。

我等凡夫俗子实在难以明白这种政治婚姻,我对你忠诚就得娶你女儿?什么逻辑嘛!大约爱情这个东东在当时,尤其在上层社会根本还没问世,婚姻么,不过是一种政治交际。不过这法子还真屡试不爽,一个昭君出塞就能换来北赛几十年的相安无事呢。

看起来武侯也聪明的实在有限,居然没听出这位老女婿的另一个话外音:“我说小岳父啊,您这基因怎么传递的?家教怎么操练的?女儿一个比一个丑,一个比一个难伺候,为了表示对您的死心塌地,您看俺连你女儿都娶了呀,现在就拿这试金石试试吴起吧。。。”

过了几天,公叔痤就邀请吴起上他家蹭饭,吴起哪儿知道这里面的文章,这么提了两坛酒就去了。结果席间公叔痤故意把一碗汤洒在老婆身上。这还了得?这位公主立马拿出河东狮本色,又是跪搓板,又是顶茶碗,当着吴起的面,把个相爷这一通折腾。公叔痤唯唯诺诺,连P都没敢放一个。吴起目瞪口呆,晚宴不欢而散。

没几天,魏武侯就让人来谓吴起曰:“君上打算把一位沉鱼(吓的)落雁(薰的)的公主许你为妻,驸马爷您可别又把她给宰喽。”

吴起想起另一位驸马爷,人家甚为国相,尚被公主轻贱的那样,让本帅也和他一样?以后还怎么在哥们跟前抬头呀?于是吴起‘果辞魏武侯’,落入公叔痤算中。

‘武侯疑子(吴起)而弗信也’,不再信任重用吴起。久之,吴起也怕上面找个茬治他的罪,‘遂去’,逃亡到了南边的楚国。文侯地下有知,当斥儿子不肖。。。

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