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铁军纵横谈--作者:开国上将肖克 (一) 铁军溯源 -- guotao

共:💬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 两次整编与一次高中级军官调整

(三) 两次整编与一次高中级军官调整

铁军自北伐以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整编和一次高、中级军官的调整。

第一次是1927年1月。北伐军攻克武汉之后,武汉政府将原来的两个师,扩编成两个军。第四军名义保留,仍以李济深为军长,留守广州,副军长陈可钰因病离职赴上海就医,由张发奎升任副军长,廖乾五为政治部主任。指挥前方的第十二、二十五两个师。第十二师师长黄琪翔,副师长廖培南,下辖三十四团,团长许志锐;三十五团,团长马少屏;三十六团,团长李汉魂。第二十五师师长朱晖日,副师长叶挺,下辖七十三团(独立团改编),团长周士弟;七十四团,团长张弛;七十五团,团长开始由叶挺兼,后为李江。另由第四军分出一部扩编为第十一军,由陈铭枢任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徐名鸿任政治部主任,辖第十、二十四师及由归顺国民革命军的黔军杨其昌部改编之第二十六师。第十师师长蒋光鼐,副师长范汉杰,辖二十八团,团长黄质胜;二十九团,团长张世德;三十团,团长范孟声。第二十四师师长戴戟,副师长蔡廷锴,政治部主任陈兴霖,辖七十团,团长古勋铭;七十一团,团长毛维寿;七十二团,团长许继慎。第二十六师师长杨其昌,副师长吴仲禧,辖七十六团,团长沈久成;七十七团;七十八团。

在整编后两个多月,铁军高级军官发生分化,随即进行组织上调整,这次调整有鲜明的政治背景。北伐军攻下南昌后,曾经为北伐战争作出贡献的蒋介石开始了军事独裁,反对工农运动,并企图将由广州赴武汉的部分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党中央委员抑留南昌,以军队控制党和政府。3月底北伐军占领南京、上海,蒋介石和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军阀勾结愈益紧密,变本加厉地进行反革命分裂活动。

武汉国民政府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合作下发起了“党权活动”,反对蒋介石的个人独裁。武汉及两湖党政军群,纷纷卷入了这一汹涌澎湃的洪流中,铁军官兵也是如此,但其中一些偏右的高级军官却离开武汉,跑到南京蒋介石那边去了。第十一军军长陈铭枢、第十师师长蒋光鼐、第二十四师师长戴戟,还有一些团长都离队而去。

在这种情况下,武汉政府就对铁军的高中级军官,进行了一次调整。张发奎升任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升任副军长。第十一军军长由张发奎兼。第十师师长由蔡廷锴升任,下有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团;第二十四师师长以叶挺升任,下辖七十团,以左派古勋铭为团长,七十一团以刘明复为团长,七十二团仍以许继慎为团长;第二十六师编制未变,新编七十七团以蒋先云为团长。这次高中级军官的调整,不少共产党员和左派掌握了指挥权,对促进铁军的团结统一有很大意义。由於陈、蒋、戴等政治上孤立,擅自离职,所以调整得很顺利。

1927年4月,奉系军阀部队由张学良率领进入河南,沿京汉铁路南下,威胁武汉政府,武汉政府举行讨奉战争,以唐生智为总指挥,进军河南。第四军和第十一军组成第一纵队(贺龙率领之独立第十五师亦列入第一纵队序列),在张发奎指挥下,协同其它部队,北进讨奉。叶挺留武汉担任卫戍司令,所部第七十、七十一团随军北伐。我所在的第七十一团归第二十六师师长吴仲禧指挥(师长杨其昌未随军)。在河南战场上,除第四军、第十一军外,还有唐生智的第八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六军等,打得最好的还是第四军和第十一军。当时,这两个军都叫铁军。5月中旬,在上蔡之东、西洪桥与奉军前锋赵恩臻之第十一军大战,以三天苦战将其全部击溃。追至逍遥镇,前锋独立第十五师又击败奉军为掩护上蔡败退而进行局部反击的部队。张学良率主力增援,进到临颖,构筑工事并收容溃兵再战。第一纵队乘胜于28日攻打临颖,从东、南两面进攻,前赴后继,奋勇冲杀,不一日,将奉军全部击败,克复临颖,但铁军伤亡很大,特别是新编的第二十六师七十六团损失一半,团长沈久成负伤。七十七团损失五分之四,团长蒋先云牺牲。此役击溃了奉军主力,铁军又立下了辉煌战功。第二天,张发奎、徐名鸿、吴仲禧集合二十六师(含七十一团)部队讲话,张对所部在上蔡、临颖打得英勇,表示钦佩,还特别指出:“这一仗证明第二十六师也是铁军!”同时对蒋先云的牺牲致痛惜之意。6月,四军、十一军凯旋回武汉,市民热烈欢迎,墙上贴有“铁军钢矣!”的赞美标语。

第二次整编是1927年6、7月间,北伐军于6月初打下开封、郑州,张发奎部回师武汉。不久,成立第二方面军,由张发奎任总指挥,郭沫若任副党代表、谢膺白任参谋长,吴仲禧为副官长,辖第四、第十一、第二十军(由贺龙独立第十五师扩编而成)。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廖乾五,辖第十二师,师长缪培南;第二十一师,师长富双英(这个师原为奉军的一个旅,河南大战时奉军主力溃退,该旅困守上蔡,被第二十五师包围,后投归国民革命军,武汉整编时,编为二十一师)。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七十三团团长周士弟,七十四团团长黄世途,七十五团团长李江。第十一军军长朱晖日,政治部主任徐名鸿,辖第十师,师长蔡廷锴;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参谋长徐光英,政治部主任陈兴霖,七十团团长古勋铭,七十一团团长欧震,七十二团团长史书元(许继慎打夏斗寅时负伤,由史代团长);第二十六师师长许志锐,七十六团团长沈久成,七十七团团长胡公冕(共产党员)。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政治部主任周逸群。辖第一师,师长贺锦斋,党代表方维夏;第二师,师长秦光远;第三师,师长周逸群(这个师刚组建,辖一个团,团长为党员傅维钰)。另有一教导团,团长当时为共产党员侯镜如。

这两次整编,使铁军得到大的扩大。主要是当时革命形势正处在发展时期。两湖地区在北伐军到来之前,就有相当好的群众工作基础,尤其是工人运动。铁军的声名,更能吸引广大工农参军。安源和水口山的革命组织,又有计划地送青年工人去参军,如原北京军区参谋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唐延杰及不久前去世的北京军区副司令韩伟等,都是那时参军的。铁军出发时,官兵多属广东籍,到了两湖,除大量补充减员外,还扩大建制。有些团队,几乎全是两湖籍。他们有相当高的觉悟,一到铁军就和老兵结合起来,很快熔成铁了。如七十二团、七十六团、七十七团等都是在二期北伐前不久成立的,一上战场,就和老队伍一样,临颖大捷后,立即得到全军的好评,也得到张发奎的赞许。可见在革命熔炉中,光荣的革命事迹和优良的战斗作风感召力之大。后来的红军,也是老兵带新兵,老铁军带出新铁军来。这就是继承与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的结果。

(待续)

后续标题:

(四) 铁军三分

(五) 铁军的结局

(六) 铁军与人民军队

(七) 铁军人物

(八) 结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