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上海行 之 司机老张 -- 老五道口

共:💬61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上海出租车车份高,说到底是政府对出租车公司的保护所致

上海人将出租车称为“差头”,目前一共大概有四万五千辆出租车(不含众多黑车,据说其数量有三千之多),其中大众、强生、锦江、巴士、海博(就是以前的农工商)五巨头旗下各自拥有三千到五千辆车,沪A或B-X牌照的个体出租车有大概不到五千辆,剩下的属于几十家小型出租车公司,他们又分别从属于蓝色联盟或法兰红两大松散的联合体。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上海的出租车市场是被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所主宰的,而上海地方政府在本地经济活动中的超强势地位又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一般而言,一辆上海的出租车是由两个驾驶员共同承包的,两个人隔天轮流开,称为双班制。他们每人上岗前要向公司交一万元左右的风险押金,然后每个月一辆车的车份钱(上海人习惯称之为指标)一般在一万两千元上下,根据车型、新旧程度有所不同,车辆维修保养费用已包括在车份中。司机的收入就是每天的营收减去当天的份钱和油钱后的剩余部分。一般一辆出租车一天的成本大约在五百五十到六百之间,而司机正常日营收一般在八百到九百之间,也就是说,上海出租车司机一般月收入在三千到四千元左右。

这看似尚可的收入背后,是上海出租车司机普遍每天营运十八小时以上的艰辛生活。因此,上海的出租车行业现在在闹“人荒”,市区人口几乎无人愿意在此行当就业,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还有大批郊区劳力进入这个行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问题,而现在,连南汇、崇明这样的郊区劳力都不再愿意继续从事这个行业,情况已是颇为尴尬了。所以前些时候,上海本地媒体突然爆炒所谓每月净赚八千元的大众神奇的哥,就是企图粉饰出出租车司机行业的赚钱效应,以宣传打广告,吸引不明真相的人入行。但假的就是假的,谎言重复一百遍,不再是真理,在现代这个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网络信息时代,泡沫是那么迅速的就被捅破了,短短五天后,就再也看不到主流媒体上有关这个曾经火暴一时的话题的只言片语了。为什么?因为这个牛皮砸的是这个城市十万从业者的饭碗,犯了众怒!

有人曾建议引进外地劳力到上海充任出租车司机,但去年杭州连续多起河南司机驾车出走事件令业界望而却步,再加上逢年过节外地司机也要回家,那节日里的上海出租车市场由谁来维持呢?所以此言论很快就悄无声息了。

在上海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生存压力相当沉重,就业问题一直比较突出的地方,居然没有人肯去当出租车司机,挣那份看似不错的收入,这种颇为荒谬的现象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很简单,指标太高。上海出租车指标是政府指导价,历史上是每营运小时三十五元,后来司机的压力太大,舆论多有呼吁,政府考虑降低到二十八元,但几大出租车公司齐声反对,最后意思意思,改成三十二元,一直延续到今天。实际上,上海的出租车一般是五年更新,五年下来出租车公司起码能从每辆车身上赚回四到五辆车,而且旧车经检修后转手卖到外地还可以再赚一笔。

目前政府采用的是提高出租车服务价格,起步价从三公里十元提高到十一元,三公里后每公里价格从两元提高到两元一角(在实际业务中,因为是先计费后行驶,计费单位是元,所以在上海打车,车费都是多少多少元,没有零头的)使司机在理论上每笔业务收入有所提高,得到一定补贴,把风险和矛盾转嫁到乘客和司机身上,出租车公司继续从事着无风险经营,这在市场经济中可谓是奇观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