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挖老底】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的身世 -- 宝剑橡叶骑士

共:💬41 🌺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1 从孕育到诞生

日本陆军自明治建军以来,由于地处海岛,为了满足其扩张政策的需要,如何将陆军部队通过海运派往海外,既是其当务之急,也是一直困扰日本陆军的难题。而由于日本固有的官僚体系,陆海军之间无法达成必要的协同,日本陆军只能创设了一个被称为“船舶工兵”的兵种,在陆军之内很早以前就形成了这么一套独特的组织。在甲午、日俄战争期间,陆军的海上运输,一直以“陆军御用船”的名义,通过陆军输送部向民间征用船只以供军用。在卸载步兵之时,都是从大船上用起重机首先将小艇放入水中,然后在船舷放下绳梯棕网,让步兵由此攀爬换乘,效率非常低下而且危险性非常大。

当然,这种登陆模式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被采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终于尝到了苦酒的滋味。由于开战以后立即陷入了消耗战的泥潭,英法联军选择了在达达尼尔海峡强攻登陆,以求打破僵局。这就是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富有勇气然而却最充满愚行的加利波利登陆作战,历时九个月的厮杀,使双方各自付出了大约二十五万伤亡的代价,以联军的失败而告终。

该作战中,登陆行动还是多以传统手法,虽然在后期已经有一部分被戏称为“甲壳虫”的原始登陆艇投入了使用,但是由于一来数量有限,二来登陆场为陡崖,而且遭遇了土军猛烈的抵抗,登陆部队伤亡惨重,附近的海面被染得通红,一片凄惨的光景。英国人遭遇到了这样的惨败,当然痛定思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开发登陆舰艇。这些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众多登陆作战中结出了果实。当然,除了英国以外,急于扩展势力的日本也开始汲取这场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开始着手登陆舰艇的研究工作。就在加利波利战役翌年的1916年开始,每年的年度作战计划书中,日本军部都将菲律宾登陆作战列入其计划之内。此时此刻研究登陆舰艇,目的昭然。而为了准备实施如此大规模登陆作战,经过商榷,便得出了研制一种登陆艇母船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种结论。这也就是日本陆军开发“神州丸”的远因。正当日本军部还在进行有关舰船研制之时,突如其来的“事变”爆发了。

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又试图在上海挑衅,但是在我国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奋起抵抗下,虽然三次增兵,但还是被迫在3月3日主动提出停止战斗而议和。这次冲突中,日本陆军第11师团曾经在太仓七丫口等地登陆,迂回到我第五军阵地之后,对最后的战局起到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在这场登陆作战中,日本陆军为了登陆作战专门编成的“丁编成工兵”。当时这样的“丁编成工兵”只有广岛第5师团拥有,为了这场登陆战,日军以这样的部队,工兵第5大队第3中队为基干,和同样拥有丁种工兵的工兵第11大队一个小队以及一部分海军派遣队员组成“临时派遣工兵队”作为这次登陆作战的尖兵。然而当时参战的运输船舰只有少数大型货船拥有起重机,大部分登陆艇和负责火力支援的装甲艇只在长江口换乘,然后编队,依靠船舶曳航至登陆地点。即使拥有起重机的船舶,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将小型登陆艇吊下船。结果,日军在滩头和第5军的守卫部队进行过苦战,虽然由于力量悬殊日军登陆成功,但是,对于登陆作战而言,时间就是一切,由于当时我国军事力量薄弱,没有海空兵力,否则妄图登陆的日军将会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因此日军在这场登陆战中体会了登陆作战的困难。

根据这个实战教训,日本陆军当局也得出了必须有将登陆艇运往滩头附近的船只那样的教训。对于这样的船舶。他们更是提出了以下的要求:

1. 能够迅速开出登陆艇。

2. 也有可能迅速使战车登陆。

3. 可以运用弹射器射出飞机。

4. 能够由起重机卸载货物。

在这样的要求之下,该船由日本陆军省订货,委托海军舰政本部进行基本设计,于1933年4月8日在播磨造船厂动工,次年3月14日下水,同年11月15日竣工。该舰的建造可以说是作为日本陆军的最高机密,在极其严密的保密体系之下进行的,比如当时这艘军舰的代号有时被秘称为GL丸,GL即代表God Land,也就是暗指“神州”,有时又以当时陆军两位运输部长松田(Matsuda)中将以及田尻(Tajiri)中将的姓名缩写,称其为MT丸。而且,当时参观该舰的建造以及出席该船竣工典礼的人员,都要持有陆军大臣的许可证才允许被放行,其保密程度可见一斑。

作为登陆舰艇,本舰的目的在于将大约两个大队共计大约两千多名步兵及其装备运输到登陆地点附近,在短时间之内完成部队以及装备的换乘登陆艇作业,并迅速实施向滩头突击的任务。同时,可以搭载大约10架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并由所装备的弹射机放飞,达到压制滩头阵地的目的,确保登陆场的制空权。从机能而言,这是一种在当时非常先进的两栖作战舰艇。其目的非常显然,就是针对菲律宾那种比较宽阔但是水深较浅的沙滩,用于今后可能到来的对美登陆作战。当然,由于同时要求本舰同时完成多种机能,极大地增加了设计施工难度,甚至事实上造成了某些机能互相妨害,这个问题事实上到最终依然成为“神州丸”无法克服的大患,从根本上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这也是日本当时军工生产盲目追究数据上的优势,而缺乏战略计划的反映。

设计计划何时提出已经难以考证,但是基本图纸完成的过程中,已经有着不少大规模的修改痕迹。其中比较明确的部分,就是有关飞机以及弹射器的装备方法问题。不言而喻,有关搭载飞机这一点,正是本舰设计的最难点,对于因为指挥系统的问题,而无法接受海军航空兵有效支援的陆军登陆船队而言,航空支援又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日本陆军认为这种舰艇不得不搭载飞机的原因所在,飞机的搭载无疑提高了设计的难度。比如,原先计划搭载飞机量高达17架之多,机库也计划分为两层,战斗机从舰艏较短的起飞甲板滑跑起飞,而侦察机和轻型轰炸机则通过中央的弹射机起飞。

据《陆军船舶战争》一书称,根据这个方案,同时搭载的登陆艇有被称为“大发”的大型登陆艇16艘,被称为“小发”的小型登陆艇33艘。基本配置是舰艏为航空区域,舰艉为登陆艇区域,中央则是主机舱,主机为三部柴油机,三轴推进。但是可能是技术难度过高,最终取消了舰艏起飞甲板的设计方案,采用舰艏两侧的大型弹射器,同时将主机改为一部汽轮机通过一轴推进。

关于本舰的技术数据现在基本上也没有一个定论,不过按照当时船厂监督本舰建造的海军官员庭田尚三造船大佐(后技术中将)在其1965年出版的回忆录《建艇秘话》一书中记载:

本舰试航排水量7100吨,满载排水量8600吨,全长156米,垂线长146米,宽19米,干舷高13米,吃水5米,主机是单轴汽轮机一台,主锅炉是舰本式两台,轴马力8000匹,试航速度19节。武装为八公分高射炮2门,45公分探照灯两座,25米弹射器两台。搭载飞机为:九四式轻型轰炸机6架、九一式战斗机6架。搭载小艇为“大发”7艘、“中发”10艘以及“小发”20艘。操船要员30名,小艇驾驶要员160名以及运输兵士约两千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正滑出舰艉门的大发艇,艉门机构极为复杂。

当然,对于这个数据提出质疑的人很多,毕竟该舰当时笼罩在过厚的保密措施之下。很多数据甚至还是希望达成的目标而不是实际数值。根据建造该舰的播磨造船所编撰的《播磨造船所五〇年史》所记载的“神州丸”基本性能虽然和《建艇秘话》所差不多,但是还有几处不同。比如总吨数为8108吨,垂线长为144米,宽度则是22米,干舷10.8米。轴马力是7500马力,航速记载为20.4节。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尤其是造成宽度的三米之差更是让人觉得难以捉摸,据日本的舰艇研究家石桥孝夫先生分析,“神州丸”在设计中为了达到增加运输量的目的,与水线宽相比,甲板宽要大得多。不过据他本人也承认,这个推论也带有很强的推测性,实际数值依然有待考证。

庭田所说的八公分高射炮也就是陆军制式的七·五公分高射炮,虽说上面说的是两门,但是后来实战时加装为四门。除此以外,在舰桥以及舰艉还装备有四门20毫米机关炮。关于其探照灯,也有考证说是海军式的75公分探照灯,而不是庭田提到的45公分。

该舰装备的主力设备之一的弹射器根据考证结果基本上证实并非上述的25米弹射器,而是吴式二号五型19.4米弹射器,也就是日后海军普遍装备的主力弹射器,有资料证明当时海军受陆军的委托,为本舰制造弹射器,所使用的就是通过海军航空技术厂(空技厂)制造的改型弹射器。这种弹射器一次作业以后可以自动复位,这样,就完全可能实行连续操作。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仅仅由30名水手负责操舰实在是难以想象,也有资料说大约在600名左右。而搭载2000名兵士这点也是仅仅在没有搭载飞机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综上所述,有关“神州丸”性能的说法纷繁复杂,由于当时该舰在设计建造中保密措施过于严密,保留下来的资料也参差不齐,更何况,即使是对于大多数日本人而言,知道这艘军舰的存在本身也基本上也是要到战败以后,因此,很大一部分设计建造的细节已经无从查考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