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下半场开踢 -- 方平

共:💬4922 🌺37451 🌵345 新:
主题内有 1 候选回复 花/囧确定,群落成员优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9
下页 末页
家园 第一,我没说犯法,当时也没定他们呢是犯法,就是批斗游行了

第二啊,你是说,王小波虚构了乱搞,那么你认为他是再撒谎么?

你认为他虚构的目的是什么?编造一个没存在的事情吗?

第三啊,你从哪里确认他没乱搞过呢?

家园 写作要看年代背景

不是看他写的小说里的年代,而是看他在什么年代写给谁的。

王小波成名于八十年代,他的小说是否符合那时候对文革的主流价值观,他里面的人物做的事情是否符合那个年代的小说读者对文革的认识。如果是,那他成功了;如果否,那他白写了。结果上看,显然是。否则你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文革里到底有没有人乱搞,甚至王小波本人是否乱搞,和他写书没有任何关系。

家园 那你还反稻干嘛?纯粹自己打自己脸嘛。

我儿子哪怕才具平庸,我也希望他无灾无病到公卿。这不是什么阶级感情,这纯粹是父子亲情。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社会机制,需要对奋斗者激励,同样需要对优秀基因激励。如果父亲身居高位,子女一点好处都没有,如果父母富裕,子女却不能继承遗产,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会奋斗不足。

莫非之前言论纯粹是任务而非出自本心?

家园 【讨论】神童也是有关系的

神童历经多个系统锻炼,不是“萍水相逢”,是早就重点培养了。海熊不可能吃橘子,他身上沪系色彩太重了。

家园 没理解,你是在指责王小波讽刺80年代,所以借用70年代的外壳

他的小说是否符合那时候对文革的主流价值观,他里面的人物做的事情是否符合那个年代的小说读者对文革的认识。

你这话和他是否是独立思考有啥关系吗?是说谈事实,还是就是为了介绍一种价值观?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的一篇杂文,看了后,总是感觉要写一个读后感。于是,找了空闲时间,写了我的感想。 王小波的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个天才+全能,一万只猪中才能产生一个天才,而一百个天才

你认为他想说什么,你又想说什么?

这个事情和他在文中写的造假的文革又有什么关系呢?

还是你想说,为了打倒文革,造假也无所谓。

你说的这套是东北话吗?

他里面的人物做的事情是否符合那个年代的小说读者对文革的认识。

你这是说为了符合认识就可以造假么?

家园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是这套逻辑

干脆开倒车吧。

家园 但是社会总的进步,不可能总跟西方学,中国没有经过殖民主义

今天的工业化大发展带来的经济第二并不扎实,中国必须走和西方不同的道路,他们有挥霍的资本(贵族化),而中国没有。

今天的中国显然还没有达到苏联的第二的水平。

如果思想太浅,我们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改开后就是典型,工厂机器,开动才有效率,否则就是一片灾难,想当年,图154不安全,哗哗掉,就是因为维护技术几乎为零,配件也几乎为零。

等到俄罗斯恢复正常了,几十年后,我们还在使用苏联的图154!!从这里来说,我们这个第二,并不扎实。

中国空军的第一批6架图-154飞机于1985年7月开始交付,首先由苏联机组直接从莫斯科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然后再由空军机组飞抵南苑机场。第二~第四批9架飞机分别按1990年4架、1991年2架、1993年3架的速度抵达中国,并进行国内复检。飞机的转场,从空军组建中国联合航空公司后,便不再经过北京首都机场,直抵南苑。

最后一架图-154飞机是在进口半年后于1994年8月进行复检的,该飞机质量问题较多,苏方技术服务组不对该机进行售后服务,后经检修,尚可使用。

至2015年中国联合航空公司还有13架图-154М在使用,部分飞机根据特殊任务要求进行了加改装。(哈哈哈哈)

中国南方航空:与中国商飞签订100架C919系列飞机99亿美元订单

12小时前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与中国商飞达成重大合作,购入100架C919系列飞机】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近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

哈哈哈。

第一个好消息是,在近日举行的新加坡航展上,南航和西藏航空宣布将订购40架C919高原型和10架ARJ21高原型飞机。另外,河南航投订购6架ARJ21衍生机型,这一下子C919就获得40架的订单,更小些的ARJ21获得了16架订单。

第二个好消息是,近日,东航接收第五架C919国产大飞机,实际运营。东航是购买C919最积极的航空公司,最早时采购了5架,不过,第一批C919实际上制造了6架,剩下的一架是给哪个航空公司就不清楚了。

而去年,东航还宣布购买100架C919,将于2024年至2031年分批交付。其中,2024年计划交付5架,2025年至2027年每年计划交付10架,2028年至2030年每年计划交付15架,2031年计划交付20架。

家园 现在是一个人充满激情的年代
家园 其实搞活经济就必备“两少一宽”

现在反腐高压不是说大家庸政懒政不做事不作为明哲保身做少错少了么。

你要想搞活经济就必须少抓少管抓大放小,对灰色地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后,必然腐败就多了,譬如你半年不扫黄,黄色经济就搞活了。你不可能在严管严打的同时搞活市场经济,除非你是计划经济。这就是著名的“空氏不可能”定律,比“蒙代尔不可能”还准。

通宝推:潜望镜,
家园 抱歉,回错地方了。回答针对下面”医学界”贴 -- 补充帖
家园 问题是你放松了,他们真移财产啊,毫不客气,毫不顾忌,收入

无法进入中国经济有效循环,现在国内又不是没事。

就连大把资金进入的美国都有事,中国怎么可能好啊?美国如果经济运行正常为何采取升息的办法维持经济?

这恐怕是有问题的吧。

你是真以为灰色地带只在中国自己灰色吗?

家园 儿皇帝要自立,这个转变难度不小的

不管是哪一种形态的政策取向,发展了三四十年之久了,想要转向也是很难的。南宋决定苟安,能打的武将,敢战的朝臣,都是要统统杀掉的。杀了三十年的南宋,这时候准备转向抗金,一是没有可战之人了,二是朝堂上站着的都是顺从北朝的甚至都是以此道走上高位的,拿什么转向?

想要站着找回自己,靠目前这套班底,难于上青天的。目前这点动作都四处炸锅说成席卷天下了,想要救这国,想要救这民,这点权力收拢还远远不够的。现在的社会资源和财富运作,都在对手手里呢。

必须把社会基础的资源分配和运行体系拿到自己手上来,枪杆子,笔杆子,钱袋子,缺一不可。

家园 疫苗这事,应该没有太多的阴谋论

疫苗这种事,无需想得太邪恶,最多就是没啥保护性的次品。几乎不可能搞出大规模投毒那种想法,人类对生物技术的掌握,真的没有外行想象的那么神奇。对病毒的定向改造,什么致癌片段,长期隐形危及健康,这些都是可能的风险,但是想定向掌握这种能力,目前技术做不到。

家园 一个举措在十年百年千年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影响是不同的

中国漫长的古典时代基本都是抑商的,为什么?

家园 ”修改政治必得从改善语言开始“

李神童对母语的情感,曾令我由衷共鸣。譬如这一段,铭刻心扉至今:

对于我辈来说,汉语乃是安身立命之基,是喜悦、幸福与痛苦之所在,是人生的寄托,是灵魂的家园

母语为家的灵魂,虽身远天涯,祖国也咫尺心间。

这不就是西西河,在自媒体、短视频泛滥的时代,依然绝世而独存的真正原因吗?

李神童当年明明是在写一篇政论文,本义是回顾“反对党八股”。为什么中途会生出这种让人感同心热的共鸣?很多人想不到罢,居然源自对毛主席“大眼界、大情怀与大勇气”的倾慕,对文人毛泽东作为汉语生命力的监护者、捍卫者的钦佩:

对比胡适,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反对党八股时就很有点孤军作战的意思了,他在众人皆醉时独醒,要唤醒别人却并不那么容易。他所斗争的“党八股”这个东西的确处处存在,但要把它活画出来让人看清它并进而起来反对它却是要大费些心力和唇舌的,要破解“党八股”这个大家早已习焉不察且安之若素的无物之阵是要有些“无事生非”,平地起风雷的大眼界、大情怀与大勇气的。这是一种苦心孤诣,看毛泽东在延安干部大会上宣讲时又是怎样地苦口婆心。党八股这东西竟是个世纪顽症。今天文言是决无可能再死灰复燃了,但党八股却仍有愈演愈烈之势,由此见出毛泽东当年所提问题的深刻性。当然,最使我感慨的还是毛泽东以一个政治人物竟独具只眼地提出文风与语言问题,表现出一种文人关怀(如果不是人文关怀的话)。这是我们这些以文字为业者格外引以为同志的。对于我辈来说,汉语乃是安身立命之基,是喜悦、幸福与痛苦之所在,是人生的寄托,是灵魂的家园。我们就是汉语的热爱者、操练者与--说得大言不惭一些--监护者,母语与祖国在我们心中有同样的份量。我们今天对作为先辈的“文人毛泽东”(陈晋语)为捍卫汉语的丰富性与生命力所作的非凡努力特别表示钦佩。对延安整风后人见仁见智,读许多过来人的回忆录(如韦君宜的《思痛录》)复使人痛心疾首,但反对党八股之意旨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都具有无可置疑的正当性。

从李神童的用语,譬如“把它活画出来”,足见对主席的文章是烂熟于心的 ----主席当年在文章中确实是“把它活画出来”的:

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另外,李神童在评述“文人毛泽东”时,是将胡适拎出来作为“对比”的。而且,在拎出胡适之前,已经对他好一通讽刺挖苦了:

尽管到了1934年胡适还在做白话文运动的扫尾工作,那一年《大公报》请他为新设的名人栏目“星期论文”开场,他一上来就是一篇《报纸文字应该完全用白话》,但此时天下早已是白话文的天下,再向残存的文言文开战已经无关时局了,多少还有点煞有介事的味道,所以《大公报》人孔昭恺后来忆及此文时说当年“读之忽忽,若有所失”。胡适这个人真是员福将,他年纪轻轻不费太大气力就成就了不世之功,真是羡慕煞人。

李神童写这篇文章时,还基本是个纯教书匠。那时候鄙视谁,仰慕谁,应该是发自内心。

哈哈,于我心有戚戚焉。

我可以负责的说,习之所以早就“早就相中了北大神童”,老前辈所引述的这篇文章,份量匪浅 ---- 也就是说,习还在浙江当省委书记时,尚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如何时,就已经对李神童印象深刻了。

证据就在那里:2014年《习式讲话再造官方话语体系,善用短、实、新文风抒发情怀》一文,其中一大段,明确提及李神童这篇13年前的文章的影响:

【修改政治必得从改善语言开始】

  中央和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改造官方话语体系,有一篇13年前的文章可以作为参考。

  2001年2月,时任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的李书磊曾发表过一篇长达9000字的论文——《再造语言》,系统阐述了自己对于“党八股”——这个世纪顽疾的研究。

  李书磊写道,党八股虽然是一种顽症,几十年间未曾断绝,但细细考察起来,这其中还是有些变化与分别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段内,党内高层比基层的党八股要少一些,体制中心比边缘的党八股要少一些。

  他继续写道,毛泽东作为最高领导人最少党八股,这是公认的事实,毋庸多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与高级干部的讲话、文章也多有为人称道者。

  “或许,正因为毛泽东是一个过人的政治家他才会那样迫切地关注文风与语言。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不仅是政治工具,还是政治本身。”李书磊如此分析。

  “对于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个民族来说,语言特别能体现他的质量、品格、气象与气数。”李书磊写道,“你一张口就暴露了你是谁,想瞒都瞒不住。修改政治、改善生存必得从改善语言开始。

  在文章中,李书磊还对学院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近况做出了自己的观察

我算是抖胆做个狗尾续貂,把老前辈那句话的前因后果,都给续完了,以飨感兴趣的河友。

通宝推:棋人鲁大耍,GWA,独立寒秋HK,empire2007,何求,一个历史,起于青萍之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