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电影《勇敢的心》谈起 -- 燕人

共:💬179 🌺223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个人很喜欢“长腿哥”

蒙德福特的能力很强,如果在古罗马应该会是一个极为出众的平民派领袖,这位征战两道的高手也是长腿的姑父。蒙德福特早年算是亨利III的亲信之一,可惜最后分道扬镳了。西门会议基本可以算是英国议会的雏形。

亨利III他爹就是无地王约翰,这二位的能力都很成问题,亨利作为一个教士应该会远比作为国王合适,颇有些圣徒的范儿。但是当国王当得教皇和教士喜欢而贵族却不满,亨利能得善终也确实算是上帝保佑。

长腿和蒙德福特的关系,很像太原雪斋和尚和松平元康这种,长腿是被蒙德福特俘获的,转投了贵族阵营,但是最后却利用贵族派的分裂逃跑。

长腿哥的老婆埃莉诺 Eleanor 是个好女人,他俩的感情很好,Eleanor死后,长腿在林肯到威斯敏斯特之间走走停停,前后修建了十二座Eleanor Cross,现在貌似留下两座 Hardingstone和Waltham Cross各一座,其他的都是后来重建的。长腿在老婆死了之后脾气大变,变得颇为阴狠。

很可惜,俺贴的这张是重建版的,哈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在日耳曼系锤子是力量和反击外敌的象征

印象中像法兰克王国的奠基人,查理曼大帝的爷爷查理.马特因为暴打阿拉伯人所以得了个“撒拉逊之锤”的外号,马特本身就是铁锤的意思。

家园 山中老人?

有故事说他击杀刺客之前,被刺客的毒匕划到了手臂,幸亏他的妻子用嘴吸去毒液。

家园 兄台太过认真啦...
家园 Hassan Sabbah 圣火令武功的发明者

家园 有这末说的

说是什叶教派的人干的。

家园 人年轻的时候最具公平理想

长大之后个人利益和理想发生冲突时取舍才能决定一个人的最终走向。放弃个人利益而追求理想的,都是伟人。个人利益优先的是普通人。

贵族改革的根本是限制王权。长腿大哥是个普通人了。他不支持老爹的话,很快就会轮到他自己受制于贵族。

长腿的老爹竟然把他和贵族的争吵拿到法国国王面前,请法国国王裁决。法王也不是傻子,不明白贵族改革的目标是甚末,其万一成功会对法国王权的影响。法王对英王的支持,是英格兰内战的导火线。在此之前,长腿就已经幡然悔过,投转他老爹的阵营了。

家园 亨利III的行为其实也说得过去

当时英王领有诺曼底,原则上还真可算作法王的封建附庸,不过这个附庸一直很拽罢了。亨利III的老爸无地王约翰被法王菲力II折磨的够呛,貌似还被缺席审判过。亨利III本身是个虔诚的教士,当时的法王是路易IX吧?也是个很虔诚的家伙,名声也很好,估计亨利的呆瓜就以为路易IX会向着自己吧。

而且亨利III一生感觉都跟着法国王庭走的很近,老婆也是法国人,其实蒙特福特也是法国人,他最初发迹也是缘于此。

家园 按照现在苏格兰闹独立的劲头,

可怜的长腿入土为安是没指望了。

家园 试试这两个

试试这两个,一个是:6.cn快捷贴图

外链出处

还有一个是:又拍网

外链出处

注册一下,图片上传后就能贴在河里了。

家园 (五)伊莎贝拉公主和爱德华二世

老国王爱德华去世了。他是在征途中死去的。这让我想起三国时一代雄主曹操的名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英格兰的编年史记载,爱德华一世强撑着老病之躯出征。路途上雄心再起,从王舆上下来,非要骑马不可。侍从们只好多加小心,同时照料老国王和他的战马。这样一天只能走6英里。快到边境的时候老国王的巨大身躯才终于倒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幅18世纪的爱德华肖像,请注意图下部的细节

爱德华一世的强硬使本来就软弱的太子爱德华更加相形见拙。爱德华二世的统治一言以贯之:“软弱无能”。在他的治下,老国王在苏格兰的一切作为都成了徒劳。这种软弱和对男宠的溺爱,构成了爱德华二世统治的特色。

这种软弱与太子的成长环境非常有关。有历史学家评论,如果谁想研究幼童成长期缺乏情感交流的人的行为模式,爱德华二世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好但悲惨的案例。

老爱德华的首任妻子是西班牙地区卡斯蒂尔的公主埃莱诺(Eleanor of Castile)。他们夫妻感情很好。当埃莱诺于1290年病故时,她为老爱德华生下的十多个儿子都先她而去,只剩下最年幼的6岁的小爱德华。(想想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危机)小爱德华出生不久,就被安排了自己的宫室,与父母分开。哥哥们全部早夭,5个姐姐们似乎和他没有来往,因为其中最年长的已经25岁。老爱德华忙于国事,在小爱德华的生母去世后也没有能够给予他多一些父爱。在这样的情感空虚的环境中长大,小爱德华随时准备接受感情的交流。因此,当60岁的老翁爱德华与20岁的法国公主玛格丽特在1299年结婚时,年已15的小爱德华与小妈妈相处得非常融洽。在老国王去世之后,太后玛格丽特受到新国王的照顾,维持了相当的体面。

一位法国贵人之子皮尔盖维斯顿(Piers Gaveston)从英格兰国王的法国领地来,想寻求王室的恩典。他与太子发展了不同寻常,另人侧目的友谊。此时苏格兰战事已起,老国王正愤懑于胸无处发泄。在英格兰北方边境重镇卡力斯(Carlisle)召开的战前议会上,太子不知深浅,竟然鲁莽地向老国王提出封赏盖维斯顿:要末把王国在法兰西的一块领地封给他,要末封他做康华尔伯爵(Earl of Cornwall)。那时康华尔虽然还没有成为王太子的禁脔,但是只有王室成员才可能被封于此。很显然太子已经把盖维斯顿当作自己人。老爱德华勃然大怒,与太子公开吵了起来,并立即将盖维斯顿放逐。影片《勇敢的心》里面,爱德华国王把太子的男朋友助手推下塔楼的那段镜头虽属编造而且血腥暴力,却颇得爱德华行事的神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爱德华与伊莎贝拉成婚

毫无悬念,当小爱德华就任爱德华二世的时候,他的诸多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召盖维斯顿回銮并封他为康华尔伯爵。1308年,晚婚模范,26岁的爱德华二世与12岁的法国伊莎贝拉公主成亲。她是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女儿,也是英格兰王太后玛格丽特的侄女。在婚礼上,法国贵客们(多是公主的亲戚)惊讶地看到,盖维斯顿竟然抢占了王后的位置,坐在英格兰国王的身边。伊莎贝拉公主婚姻的未来窘境这时已经出现了先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幅19世纪德国人关于爱德华和盖维斯顿的作品

当时有的英格兰的编年史作者认为爱德华与盖维斯顿之间是强烈然而纯粹的柏拉图式的感情。也有猜测爱德华与盖维斯顿之间存在令人不齿的性关系。确实,在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出现之前,同性之恋是不被接受的。因为缺乏证据,也有后来的研究者试图绕开这点,按照中世纪的传统,把他们之间的感情解释成后天形成的手足之情(adoptive brotherhood)。无论当时人们的具体看法如何,有一件事情很明显:英格兰的贵族们并没有把爱德华的这段感情当作爱的表现,而是认为爱德华想让盖维斯顿做第二国王。因此他们绝对不能容忍盖维斯顿这个政治新星,必欲除之而后快。

要求再次将盖维斯顿放逐的呼声逐渐高涨。这个呼声,伴随着贵族们改革政治的要求(即限制王权,从爱德华一世小时候就出现了)和苏格兰军队屡次越境袭击英格兰和平居民的警报,使得爱德华二世的宫廷气氛越来越白热化。1307年到1310年间苏格兰入寇的警报未曾中断爱德华二世幸福的感情生活。1310年和1311年间的战役更暴露了英格兰的政治危机:许多贵族开始无视王权,拒绝向王室提供军力。1311年王室任命的一个委员会开始就政治改革进行咨询,发布了一件文告叫做“新条例(New Ordinance)”,内容包括限制国王特权,要求国王就封赏,宣战,媾和等决定寻求议会的同意等等。文告中贵族们最关心的一条就是放逐盖维斯顿。爱德华二世只能暂时接受这个提议。但是在1312年爱德华二世再次将盖维斯顿召回英格兰。被惊觉的贵族们很生气。有一伙贵族跑到约克郡的斯卡尔伯罗(Scarborough),把居住在那里的盖维斯顿俘虏。他被带到华威城堡(Warwick Castle)。因为没有王令和司法部门的介入,贵族们只能对盖维斯顿加以模拟审判。然后他被当作叛徒斩首。

编纂新条例的主持人和袭击并谋害盖维斯顿的主谋,不是别人,乃是爱德华二世的嫡亲堂弟兰开斯特伯爵托玛斯。王室成员之间的敌意被盖维斯顿之死搞得无法排解。这位兰开斯特爵爷特别固执,一再坚持爱德华二世全面履行“新条例(New Ordinance)”的各项要求。然而贵族们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对兰开斯特伯爵的支持逐渐式微。越来越多的贵族回到王室一边,愿意跟随爱德华二世的苏格兰计划。1314年6月爱德华二世御驾亲征苏格兰。在班诺克波恩战役(Battle of Bannockburn)中优势的英格兰军队遭受了一次彻底的失败。这次失败使爱德华二世对苏格兰战争失去信心。虽然他坚持老国王的遗愿,不肯承认苏格兰的独立地位。但是他也无心再战。苏格兰人故计重施,屡次骚扰英格兰北方,企图逼迫英格兰采取行动,或战或和。他们失望了。然而英格兰的北方居民更加失望。爱德华放弃了国王保护臣民的责任。

尽管由于英格兰在班诺克波恩战役(Battle of Bannockburn)的失败而唤起某些贵族的危机感和爱国热情,英格兰君臣之间远未形成政治和解。贵族们的目光集中到爱德华二世的新宠。这次是休德斯宾塞(Hugh Despenser)父子。1318年小休德斯宾塞就任宫廷侍卫长(royal chamberlain,chamberlain有内侍,宫廷大臣,司库等多重含意),控制了国王的生活起居乃至对臣民的喜好。他通过婚姻和王宠在威尔士边境地区得到大量的土地。1321年7月贵族们要求放逐休德斯宾塞父子。爱德华二世不得不同意。然而几个月后爱德华就召回了小休德斯宾塞。内战就要一触即发。

从11月开始国王和兰开斯特伯爵都在准备武力。针对德斯宾塞的敌对行动首先发生在东南部肯特郡(Kent)的利兹城堡(Leeds Castle)。但是在英格兰西南诸郡和南威尔士地区,国王和德斯宾塞们成功而稳健地清除了反对势力。关于兰开斯特伯爵和苏格兰人勾结,欲图不利于英格兰的消息被国王同党制造和散布开来,使得兰开斯特的政治声誉受到打击,他的支持者残存无几。1322年3月,兰开斯特返回北方的路上,在约克北部受到袭击被俘。6天后他被宣布为叛逆而被斩首。

对国王堂弟的处决标志着王室开始报复。这与电影里那个外表清秀如好女,性格懦弱,只会夸口的太子完全不同。紧随兰开斯特的死,他的6个主要支持者在约克被杀。5月份在约克举行的议会上,国王悍然宣布撤消新条例。因此他象征性地恢复了全部权力。德斯宾塞们毫无疑问是这场斗争的受益者。老德斯宾塞受封温切斯特伯爵(Winchester,英格兰西南一个重要城市)。小德斯宾塞则攫取了大量土地和流动资产。

贵族们对德斯宾塞和国王的斗争失败了。兰开斯特死后,活着的贵族们噤若寒蝉。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议会,在国王的独断专制下几乎毫无作为。这一切都要留待伊莎贝拉公主来收场。

伊莎贝拉在盖维斯顿受宠期间没有任何政治影响。1320年的时候她已经给国王生产了至少4个子女,是个完全成年的女人了。伊莎贝拉是个智慧野心兼而有之的人。她大概对她那既缺乏情感交流(恐怕是爱德华性取向的关系),又缺乏政治敏锐的丈夫非常失望。她的法王父亲期望通过婚姻把英格兰拢近法兰西。自伊莎贝拉12岁嫁入英格兰,她被时常提醒她不仅是英格兰的王后,同时也是法兰西的公主。这个使命使得她对婚姻的挫折感更加强烈。1324年开始的英法战争(尽管双方都是半心半意)突出了伊莎贝拉的外国人身份,使她在英格兰的处境更加困难。她在英格兰的土地甚至被以国家安全为由受到国王直接看管。(估计这是国王的侍卫长的主意。)因而当1325年春天国王要求她出使法国主持和谈的时候,她摆脱这一切困境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伊莎贝拉回到法国

和谈既成。条款包括英格兰国王以法兰西阿基坦公爵(Duke of Aquitaine, 阿基坦公国是英格兰王室在法国的传统领地之一)的身份向法兰西国王觐见。这种条款是老爱德华一辈子深恶痛绝的,爱德华二世自然也不肯接受。德斯宾塞出了个主意,要国王的长子代替他觐见法王。爱德华竟然愚蠢地听从了。这正是伊莎贝拉梦寐以求的。伊莎贝拉和爱德华二世的长子出生于1312年,名字也叫做爱德华。当13岁的爱德华王子跟随母亲来到法国宫廷后,伊莎贝拉把侍从们打发回国。她正告爱德华二世,她或爱德华王子回国的前提是驱逐德斯宾塞。

实际上,伊莎贝拉另有打算。当兰开斯特伯爵及主要同党被杀害后,有一条落网之鱼来到法国避难。伊莎贝拉大概从这个名叫罗杰莫提姆(Roger Mortimer)的贵族身上找到国王所缺乏的炙热情感和丈夫豪气,与他不仅结成了政治同盟,而且成就了露水夫妻。当然这是时人的猜测,后人也能理解,因为并不存在英格兰王后伊莎贝拉和某人共寝的历史记录。电影中所描写的伊莎贝拉公主被派遣出使敌国,和敌人的首领坠入爱河,原本可能出于此,也可能是剧本作者完全的想像。

伊莎贝拉和罗杰莫提姆(Roger Mortimer)的“后党”发起了一场英格兰的“清君侧”运动。1326年9月24日,他们带领一支人数不多的军队,包括最重要的爱德华王子,和从他未来的荷兰丈人家借来的战士,在东南部的肯特郡登陆了。他们直接向伦敦进发,一路上散发要求驱逐德斯宾塞们的宣言书。爱德华二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弃城而逃,向小德斯宾塞的威尔士领地寻求避难。失去权威的伦敦成为暴民的天下。国王的近臣埃克塞特主教(Bishop of Exeter)被暴民(或义民,看你在那个阵营)拉下马来杀死。至此为止,后党的行动一直是以“清君侧”为号召,并没有任何针对国王的动机和公开声明。当他们沿途追赶国王到达布里斯托(Bristol)的时候,后党阵营宣布,鉴于国王已经抛弃王位前往爱尔兰,爱德华王子暂摄国王事(Keeper of Realm)。这一行为的合法性很可疑,但是后党从此具备了号令天下的地位。老德斯宾塞投降后被宣布叛逆而被处决。随后的时间里,王党的支持者被清洗,其中小德斯宾塞被额外处以绞刑,剖腹和大卸八块(hanged, drawn, quarted)。他的一项特别罪名是侮辱王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德斯宾塞被处刑的场面,很黄很暴力

到这个地步,国王本人也只好听从后党的摆布。11月的时候,他到达威尔士西北,试图前往爱尔兰。他或许真的认为那里还有人支持他。但是他改变想法,返回南下的时候被后党势力捕获。1327年1月的议会派出一个代表团,以整个王国的名义迫使他让位给他最年长的儿子爱德华王子。1月25日,爱德华王子正式登基成为爱德华三世。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1327年9月21日,退位的前国王在关押他的伯克利城堡(Berkeley Castle)中离奇死去。同时代的编年史大多说是前国王自然死亡。不过,也有说他是被一根烧红的铜条伸进肛门,内脏被烧毁而死。为了遮掩惨叫声,他的头部被枕头死死压住。无论真相如何,这种写法至少表明了部分时人对这位国王的态度。电影中伊莎贝拉公主要进监狱看望华莱士的时候受到狱卒的阻挠,她厉声问狱卒,老爱德华死后,谁会管理这个国家,太子还是她自己。这一幕虽是编造,然而历史证明了它的真实。

家园 晕,这英格兰国王也太没势力和军权了吧。很怀疑其中

缺少些重要的环节没有讲。

家园 这时候的爱德华和他的贵族们算是法国诺曼人还是英国人?

据说狮心王连英语都说不利索。很有些外国占领军的味道。不知道到爱德华一世的时候,这些诺曼人的后代是否在政治和文化两个层面上转变为英国人?

家园 “法兰西母狼”不是白叫的

伊莎贝拉公主实际上可远没有电影里苏菲玛索演的那么可爱。这位和奸夫还要控制英国几年,直到爱德华III发动政变。

关于诺曼征服者们英格兰本土化,是个很长的过程,应该说不列颠岛民是很懂得融合的,不列吞人和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的融合,与撒克逊人和诺曼征服者的融合类似,前者为了更好的做顺民去学习法语,还奉上漂亮的女儿,后者就在温柔乡中慢慢的变成英国人。狮心王本身是个特例,这位基本没在英国呆过。

家园 第一个说英语的国王是亨利五世

在中世纪中前期,并不存在我们今天的民族国家的概念。一个王国就象一块地产。比如你在北京有一处房产,同你是不是北京人没有必然的关系。就文化来说,存在整个欧洲的文化,几乎所有的学术、历史、文学作品都是用拉丁语写成,各个民族的文化还没有分化,形成自己的特点。就执政重点来说,亨利二世,理查一世和约翰算是法国人,亨利三世也应该也算法国人。贵族造反,指责他的罪状之一就是他用的Gascony的人太多。(当然这些贵族的祖先也是随征服者威廉到英国的诺曼人,说的也是诺曼法语。)爱德华一世也是说法语。不过,丢掉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之后,他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在英国,因此算是英国人也未尝不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