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发轫之人:中国化学家轶事(一) 徐寿 -- 黄河故人

共:💬45 🌺44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支持这个系列

送朵花,希望能一直写下来。

家园 【原创】中国化学家轶事(二)赵承嘏 丁绪贤

徐寿之后,中国第一代化学家出场了。

他们基本都赶上了科举的最后年代,很有几个人是秀才出身,赵承嘏,张子高,任鸿隽,丁绪贤,赵承嘏更称得上是秀才博士。他们基本上留学欧美,奇怪的是没有人去德国,那时代化学最BH的国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赵承嘏

赵承嘏(gu)是中国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先驱,他一辈子致力于中草药的研究,也是中国化学家里面第一个博士。1910 年在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并取得化学硕士学位。1914 年在 瑞士日内瓦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他致力于中药研究和家里传统有关,他本身就是中医世家出身,这和他的起点可不一样,他是学有机合成的,大家常用的麻醉药普鲁卡因(我拔牙时候就用过)的改进工艺就是他在瑞士药厂的时候做的,后担任研究室主任。他在分离上的绝活非常厉害,往往能从一种植物中提得多种结晶。例如从延胡索植物中分离得到13种生物碱结晶;从不同品种钩吻中分得7种生物碱结晶;从常山中分得3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异构体。中国的青霉素的投产,挽救了无数中国人的生命,其中青霉素钾盐结晶分离这关键一步就是赵承嘏取得的突破。

赵先生的典故颇有一些,比如他对于洗瓶子就非常看重,助手洗过的瓶子他都要亲自验过。老先生80高龄仍然自己动手做实验,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现在国内30出头就不进实验室的大有人在),去世那天,他还在实验室做了一小时实验,坚持不住了才回家,然后下午就不行了。

他35年就当选了中央研究院评议员,但没有当上48年的院士,和他在抗战期间担任伪职有一定关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丁绪贤

丁绪贤是中国分析化学和化学史的先驱。老先生是安徽人,夫人陈淑是中国第一代女留学生,他们追随孙中山辛亥革命而相识。1908年官费留学英国考试,他以安徽省第一名成行,去英国伦敦大学,妻子也在那里读英国文学。他的老板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拉姆赛,拉姆赛1916年去世后,他回国去了北京。然后在多个大学执教,抗战期间在贵州、云南等地教书,后来去了浙江大学。其中1927年在东北大学执教,与化学家庄长恭和国学大师王国维同事。1956年从浙大退休。

他和弟弟丁绪淮都在列当年化工原理四大教授,他儿子丁光生则是中国第一代临床麻醉学家和中国第一代临床药理学家,1950年获芝加哥大学药理学博士后回国,但是文革期间好玄没给打死。他的博士论文也和普鲁卡因有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丁绪淮,丁绪贤的弟弟,化工学家,自清华入密歇根并获博士学位,3.18时曾身负重伤,差点上牺牲名单。

丁绪贤是中国化学史的先驱之一。所著《化学史通考》(1936)是中国第一部化学史专著。他还是中国半微量定性分析化学最早的倡导者和推广者,译有《半微定性分析》(1947)和《试验金属及酸根用有机试剂》(1949)。1917年他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发起成立了“理化学会”;并于1919年创办了《理化杂志》。它们是中国近代较早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送花支持
家园 这个系列的题材很好,请继续。

忙乎了好几天,终于有宝了,谢谢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好文,上花!
家园 家学渊源,书香门第,一个赛一个。花!
家园 通宝派送!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是不是我自己没有啊?

家园 【原创】中国化学家轶事(三)任鸿隽

任鸿隽的故事啊,说起来可就不是一两篇文章的事情了。他科学上的成果比较少,但是组织管理才能却高处甚多。

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出国留学前他已经是总统府秘书处秘书,那时候他都快30了,出国才从本科读起,而且在这以前他已经留学一次了。

1920 年任鸿隽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元培是庶吉士出身,比陈独秀、康有为、梁启超都高,近代名人也就张骞、张之洞科举起来比他厉害)之聘到北京大学任化学系教授。不久,北洋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又委任他兼教育部教育司司长。1921 年,他辞 去北京大学教授职务,专任教育部司长,1925 年 9 月,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干事长。1938 年 7 月,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年 10 月,应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邀请,前往昆明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前任庄长恭),不久改任中 央研究院总干事兼化学研究所所长。1949 年后,历任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科联常务委员、 上海科技图书馆馆长和上海图书馆馆长等职。他还出席了开国大典,同样出席的还有杨石先(南开校长,化学家)。

任鸿隽出身门第煊赫,兄弟四人都是同盟会早期重要会员。袁世凯偷了大总统,他大哥被刘伯承等人公推为知事反袁;他四弟则一怒投井自杀。他二哥曾任同盟会联络员,后来成为任家实业救国的实践者,他二哥的一个儿子是《一只绣花鞋》的原型人物之一。任鸿隽的妻子是中国第一批女硕士之一(1920),他妻子发表白话散文后一年,《狂人日记》才发表。他岳父则是西南大学的创始人,家里古籍数十万本,大家名画数百,竹简上万片,因为太多,有些东西一不留神就送人了。这也和他妻子的祖父有关,人家是晚清翰林出身。任鸿隽家里的确比较富有,给侄子写封家信,都用薛涛笺。

他和胡适还是相当好的朋友,在国内,康奈尔、哥伦比亚都是校友。

下面开始八卦了。

任鸿隽小时候很聪明,考秀才的时候在万余人中排名第三,1908年去了日本,第二年就读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东京工大?),在目睹了俞培伦被炸伤后,决定学化学造炸弹。学者化学,文科也没拉下,国学方面,他的老师是章太炎。孙中山没当几天大总统,他可是给孙中山写了不少文章,比如祭明孝陵那一篇。

任鸿隽的妻子是中国第一批女硕士之一(1920),说陈衡哲可能知道的人少,说莎菲就好办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莎菲(Sophia)

任鸿隽身边有两位曾经立志不嫁的女人。一位没有成功,变成了他妻子;一位成功了,那是他三姐。莎菲也曾经传出过三角恋的故事,另一角是胡适。但是任鸿隽他们都否认这一点。而莎菲更直言,世上她佩服男子只有二人:其一是她丈夫;其二是先总理周公。

1910年代,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创刊的《留美学生年报》, 1914年改为《留美学生季报》,按春夏秋冬出刊,内容以评论和创作为主。胡适和任鸿隽先后做过这个刊物的“主笔”,他们既要自己写稿,也要担任编辑工作。(原始版西西河版主?)

大约是1915年夏,任鸿隽收到一篇给《季报》的文章,题为《来因女士传》,讲的是一位女子办学的故事。任鸿隽读来很有兴味,认定作者莎菲很有小说天才。同年秋天,二人开始通信, 1916年暑假期间,二人首次会面。在这个暑假中,任陈两人相互有了较多的了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看起来任鸿隽这位大才子很拘谨的样子。

这一年的11月初,任作《对月》诗三首,最后一首是:

不知近何事,

明月殊恼人。

安得驾蟾蜍,

东西只转轮。

1月9日,胡适把任的诗戏改为:

不知近何事,

见月生烦恼。

可惜此时情,

那人不知道。

就在任鸿隽对月寄相思之时,陈衡哲给他寄来了歌咏风月的新诗二首:

  

  

初月曳轻云,笑隐寒林里。

  不知好容光,已印清溪底。

  

  

夜闻雨敲窗,起视月如水。

  万叶正乱飞,鸣飙落松鱆.

胡适是通过任鸿隽与陈衡哲相识的。

他给陈衡哲的第一封信也是约稿。他们两人的来锣去鼓是这样开台的:先是胡向陈约稿,陈衡哲知道胡很自负,事先已从任鸿隽处得知胡适曾经写给任的信“我诗君文两无敌”。

陈在回信中调侃了胡适一把:“岂可舍无敌者而他求乎?”

胡复陈, “细读来书,颇有酸味”;

陈复胡:“请先生此后勿再‘细读来书’,否则‘发明品’将日新月盛也。一笑”;胡复陈:“还请寄信人,下次寄信时,声明读几遍”。

这是第一个回合接下来———。

陈致胡:要胡不再称她为“先生”;

胡复陈:“你若‘先生’我,我就‘先生’你。不如两免了,省得多少事”;

陈复胡:“所谓‘先生’者,‘密斯忒’云也。不称你‘先生’,又称你什么?”

胡复陈:“先生好辩才,驳我使我有口不能开。仔细想起来,呼牛呼马,阿猫阿狗,有何分别哉?”

你来我往,游戏夹带正事,胡与陈如此,胡与任如此,任与陈亦如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订婚那天三人合影

任鸿隽与陈衡哲在1920年9月27日结婚时,胡适书赠婚联曰:“无后为大,著书最佳。” 胡适的长女名叫胡素菲,也是取莎菲(Sophia)之意。

莎菲是北大第一个女教授,也是中国第一个女教授。她在美国大学成就非常高,以至于校方声称,只要她的直系子女,可免试入学。她的子女也确入此大学的。

1949年他们是曾经打算去美国和子女会合的,也是可以去的,不过打算去的时候正好是5月,没有走成。后来共产党并没有强求他们一定留下。但是他们还是决定留下来做点事情。

任鸿隽晚年主持了中国科学社末期的善后工作。任鸿隽征得中国科学社理事及全体社员同意,将中国科学社的全部事业——生物研究所、明复图书馆(今卢湾区图书馆馆址)、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科学》杂志、《科学画报》等全部陆续捐献给国家,1960年5月4日全部移交完毕。当他的毕生心血都移交出去之后,不久也就去了。

莎菲晚年因为生病,先是行动受限,然后面容有损,又是眼疾不能视物,故深居简出。以至于台湾以为她已经去世,而大陆以为她去了台湾。老年身边只有一女和三姐,1976年去世,时间应是先总理仙去不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经验不够,回来再送花

向中国化学的先驱表示尊敬,向为我们介绍这些前辈的我不是马甲表示感谢。

家园 果然是个奇女子

自己的学术成就高,待人接物也洒脱的很。眼界也高,品味也不错。如此人物,如此人物////

家园 花~
家园 再花~orz这个

orz这个

赵先生的典故颇有一些,比如他对于洗瓶子就非常看重,助手洗过的瓶子他都要亲自验过。老先生80高龄仍然自己动手做实验,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现在国内30出头就不进实验室的大有人在),去世那天,他还在实验室做了一小时实验,坚持不住了才回家,然后下午就不行了。

家园 【原创】中国化学家轶事(四)张子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张子高

张子高颇值得一提。他是物理化学和中国化学史的专家,也是教育大师。他的学生有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也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恽子强、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院长张江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吴学周、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忠尧、北京化学研究所所长柳大纲等,朱棣文的父亲也是他的学生,卢嘉锡院长只能说是徒孙辈的。他儿子张滂,也是院士(91年)。他和鲍林还是师兄弟,鲍林则是卢嘉锡的老师。

张子高也曾到过西南联大,但没带多长时间就因妻子多病回了北平。当时赵承嘏也留在北平未去西南(因为曾任伪职,赵承嘏没当上48年的院士,萨本铁也是一样)。西南联大化学方面人还真不是太多。西南联大教员名单日本投降,他就在北平,到了清华大学接收委员会,就此到去世,老人家都在清华。先主持化学系,化学系被调整之后,张子高又主持建了化工系。

张子高是古墨收藏家和鉴定大师,国内大概和他水平相当的只有三四个人。他自己也爱用毛笔,一生著述,多是小楷,去世后他的收藏捐给了故宫。

他早年还差一点投到张之洞门下。但是因为一位矿业工程师把矿读成了“kuang”而没有读成“gong”(古音),而被张探花给拒之门外,一怒之下,他也不去了。

他朋友很多,在MIT读书时,就认识了杨杏佛,赵元任、胡刚复等人。他还有个同学很厉害,是中共元老董必武,不过学习成绩不如董必武,董必武是第一名并选为“拔贡”(拔贡在科举时代是可以直接当官的,不当官以拔贡的成绩继续考下去也没什么问题)。他和陈毅早年也认识,1922年张子高担任过杜威的翻译,当时采访杜威的记者里面就有陈毅。他1959年入党,和当时颇多老右相去甚远(唐敖庆也在此前后入党)。1976年去世后,他交纳最后一次党费三万六千元(有过来人吗?大概合现在多少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后排中间是张子高

个人一点胡思乱想,他当年回北平目到底是什么?要知道当年严济慈离开北平,是他开着英国外交车辆送出来的,这一点没几个人能做到;于光远(前中宣部部长)的共党身份他也是很清楚,他曾经在和一位辅仁大学的数学家谈话时提到这一点,这位数学家曾是中共早期党员,后又退党,可惜没考证出来是哪一位,虽然早期共党人物中搞自然科学的本来就不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现在至少折合现价300万人民币以上

1976年去世后,他交纳最后一次党费三万六千元(有过来人吗?大概合现在多少钱?)。

以前有一个膨胀数据,我记得是100倍,好像还不只.现在至少折合现价300万人民币以上.

家园 进来向各位祖祖祖师爷

问个好。

这些名字太熟悉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