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们行星的金羊毛—ARGO计划简说 -- 抱朴仙人

共:💬135 🌺6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二、为什么要搞ARGO ?

1998年,中国江淮流域洪涝成灾,大批军队参加抗洪斗争,成了这一年的新闻热点。可是,这一年的洪涝为什么会发生?科学家们有没有预见到呢?话题就要从厄尔尼诺说起。

厄尔尼诺(Ei Nino)是西班牙语里面“圣婴”的意思。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东侧水温大面积上升的一种现象。

赤道太平洋这个地方,是个东风压倒西风的世界,这里的东风不但力道足,也稳定,所以叫做“信风”。信风是帆船时代航海家的最爱,可以把他们从中美洲一直送到印度尼西亚。同时送往西方的,还有东太平洋温暖的海水。(大家注意了!西赤道太平洋温暖的海水,既有温度又有水汽,这可也是台风的最爱啊。)要送去多少温暖海水呢?在信风的吹送顶托下,赤道太平洋西侧的海面,要比东侧高出将近半米的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信风每过几年就会怠工一次,风速减小几个月。风小了,暖水送不到西方,留在东方,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就会升高那么半摄氏度左右。这就叫做厄尔尼诺现象。

点看全图

图上那个大红舌头,就是1997/1998年厄尔尼诺的异常升温现象。

东太平洋有点轻微低热,发烧了,温度升高了这么半度,有什么大了不起呢?结果却是了不起极了:

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升高,水汽就多,首先会导致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同时,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水汽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厄尔尼诺还会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

对于我国,厄尔尼诺一来,就会出现暖冬凉夏;北方少雨干旱,南方洪涝成灾。

此外,厄尔尼诺一来,西太平洋暖水不足,袭击我国的台风就会减少。但东太平洋暖水充足,东北太平洋飓风就会增加,美国就遭殃。

1998年,就出现了这么一幕。厄尔尼诺圣婴一到,墨西哥西海岸飓风又猛又多;东非暴雨如注;印度尼西亚持续干旱,森林大火;中国北方旱灾,南方大洪水。这次厄尔尼诺带给全球经济的损失高达300多亿美元。

信风怠工带来了圣婴,也带来了巨大损失。大概是出于内疚,每次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信风都会加紧工作,猛吹那么几个月,来补偿自己的失误,这就带来另一个现象,叫做拉尼娜(La Nina,小女孩的意思)。

拉尼娜小姑娘一到,一切都反过来了。北旱南涝变成北涝南旱,结果又是一场灾难。

为了准确预报这一对捣蛋的小男孩小女孩什么时候到来,美国科学家一怒之下,沿着赤道布下了棋盘大阵,在赤道两侧设立了69个锚碇ATLAS浮标组成的自动观测站阵列。

点看全图

这个11列大阵的名字叫TAO。是“热带大气海洋观测网阵列”(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array)的缩写。

靠着这个大阵提供的数据,美国海洋学家提前6个月预报了前边说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为美国减少灾害损失达100亿美元,单单在加州,就减灾达10亿美元。

尝到了甜头,就扩大规模吧?且慢!这个大阵有着天然的缺陷。

一来,它所用的阿特拉斯浮标是要锚泊定位的,水太深了不行。锚链够不到底,就没法定位。也就是说,这个方法不能用于深海大洋。

二来,它只能测量海洋表层数据,对深层数据无能为力。也就是说,如果海洋是一个病人,TAO探测的是皮肤数据,身体内部发生着什么事?它就搞不清楚了。

然而,海洋不是地球的一张皮,它是平均深度几千米的巨大水体。海洋深处发生的事情,才有着决定性意义。大洋深处的温度盐度变化,热量和物质的输送,决定着大洋表层的状态,并通过海洋表层,影响着大气环流。

这样,想办法探测海洋内部的剖面数据,取得海洋的立体解剖图,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为了准确解释和充分利用卫星探测的数据,也需要了解海洋内部的情况。

卫星探测,特别是卫星高度计的使用,带来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成果。比如说,它在南极绕极波的发现上,就居功甚伟。但是没有海洋中上层的相关数据,还是没有办法很好解释卫星高度计的测量成果。

这里值得岔开一句,谈一谈卫星高度计在海洋研究中的作用和南极绕极波。

虽然我们说海平如镜,可是因为风、地球自转,月球引力,重力、海水密度等原因的作用,海面并不是平的,经常有高低不平的情况出现。研究海面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也可以反推出很多有意思和有用的结论。这就有了卫星高度计。

卫星高度计通过一个极窄波段的雷达,向下发射信号,接收回波,测量高差,测量的精度,可以达到2厘米左右。

点看全图

卫星那么高,所谓高瞻远瞩,视野宽广,又看得这么仔细,就可以发现一些以前发现不了的东西。比如一些波长极长又很矮的波浪。有些波不到两米高,波峰和波峰之间却有1000公里那么远,要是没有卫星,根本就发现不了。有了卫星,凭借它带来的海量数据,这种藏在风浪噪音幕后的长波就无所遁形了。

比方说,我们都知道南极周围有所谓“南极绕极流”(ACC)。这是地球上唯一一条完全沿着纬线流动的海流,它沿着一条长达21000公里的圆圈轨道,自西向东,围着南极绕圈。

这条海流有两个大作用。一个是它是个物质运输通道,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之间,把各种东西搬来搬去;另一个是它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城墙,把南极的冷水封锁住,不让它们往北流,也不让北边来的暖水往南去,这样就维持了南极冰天雪地的风光。

这个海流的流动似乎有一种奇特的韵律,海洋学家一直在研究,但是直到卫星高度计出马,最近几年才解开了这个谜题。原来在这个海流流域,有一个绕着南极自西向东的波浪在滚滚向前,这个波浪的周期长达4-5年,每8-10年才能够围绕南极转一圈。这就是“南极绕极波”(ACW)。这个波的北缘,可以达到新西兰。

为了研究海洋内部的情况,许多国家合作,从1990年起,历时8年,对全球海洋进行了全面调查,称为“世界海洋环流试验”(WOCE),一共收集了100年来两万条温盐度剖面的数据。

可是,历史数据的综合不能反映现在的情况,我们需要实时的海洋立体数据。才能够预测未来。

怎么办呢?

为了预报气象,我们建立了许多地面气象站。为了了解几千米高空中发生的事情,我们每天都要放飞无线电探空气球,这些气球一边飞升,一边向我们报告各个高度层的数据。

那么,对于海洋,我们就可以反着来,在海面上建立固定的监测站(这个难度很大,大部分地方根本固定不住)。向海洋里投放大量自动沉浮的浮标,这些浮标在下沉或者上升的过程中,就对一个垂直剖面进行一次连续的测量。

这就是ARGO浮标。

关键词(Tags): #ARGO#阿尔戈计划#海洋元宝推荐:不爱吱声,1001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