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密码传奇(三):6、一些烂木头房子 -- 1001n

共:💬12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密码传奇(三):6、一些烂木头房子

拉拉杂杂说了那么多军情六处的闲话,现在,还是让我们回到布莱奇利庄园吧。

庄园的目标很清楚:破译敌国的密电。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就必然要从几个不同的层次考虑问题;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个思路,来分别介绍一下庄园的内部的主要机构设置。

破译密码,其实只是从敌方密电获取情报的一个中间环节;它既需要初始素材——密电,也需要最终用户——政府和军方。形象地说,破译就是个车间,只是大工厂流水线的一部分。而把密电从截收、破译到提供给相关机关使用,“工艺流程”大概是这么五步:

截获敌方密电 → 整理归类 → 密码分析 → 翻译整理 → 情报分发

下面,我们就按这五个步骤,简单介绍一下庄园的各部门工作流程吧。

一、截获敌方密电

这一步说起来跟废话一样,但却是整个破译最最基础的必要条件。虽然敌方密电一直就没中断过,但是你起码也得知道在什么频率、什么方向(相位)和哪些时间段上,才有可能截获到你想要的密电。另外,敌人用无线电主要是为了他们自己的交流,肯定不会为了方便千里之外的窃听者,而毫无必要地增大信号强度的;那么,在无线电信号的汪洋大海中,如果没有高灵敏度的截收设备,想敏锐地分辨并捕捉到微弱的目标信号——又从何谈起呢。。

想想就能体会到,这些可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的事情啊。而为了更好更多地获取敌人的无线电信息,英国可谓是想尽了办法;这里,咱们就只说说跟庄园关系比较密切的那部分吧。

首先,庄园内专门成立了无线电侦听站,也即Ⅹ站Station Ⅹ)。不过大伙要留意一点,这个Ⅹ可不是大写字母X,而是罗马数字Ⅹ,意思是10 —— 因为它在一系列无线电侦听站中,排行正是老十。

写到这里就有点郁闷,你说英国人好好的干嘛非搬出个罗马数字来?同为秘密机构的军情六处,名字从来是MI6,也没见写成MIⅥ啊——好在咱们的甲乙丙丁没让他们学去,否则要是掰着指头数到十,这名字还不得叫“癸站”……?

回来接着说这Ⅹ站吧。干着干着,Ⅹ站的名头越来越响亮了。这本来不是什么坏事,可是名声太大了也容易造成误会;一来二去的,江湖上开始盛传:其实庄园就是Ⅹ站,Ⅹ站就是庄园——而且这个说法流传得还挺广。而且,毕竟是如此敏感的地方,知情人一般也不会出面去澄清,结果,这个流言居然真就还流传了很久。

Ⅹ站是密码破译的前哨,但跟技术上的密码破译工作并没有什么瓜葛。这时候英国人就想了:万一Ⅹ站因为某种原因暴露了,那不得牵连着布莱奇利庄园一起跟着遭殃么?于是,为了更好地掩护重中之重的庄园,Ⅹ站很快就搬家了;在南边不太远的一个小村子瓦登(Whaddon)的一处私人领地里,Ⅹ站安了家。

除了Ⅹ站以外,庄园还有别的耳目,比如陆军部Y集群司令部War Office “Y” Group HQ)。这个司令部离庄园可就颇有距离了:它不在白金汉郡,而在贝德福德郡(Bedfordshire)的奇克散兹。说起来,这个地名音译起来真是别扭死了,简直恨不得照着它的原文Chicksands,直接给翻成“鸡沙滩”!

奇克散兹本身是皇家空军的一个无线电侦听站,这个别扭的名字则是来自于附近的一个修道院。刚才说的那个陆军Y集群司令部,则是奇克散兹下属的一个跨军种机构,负责将截获的电报转发至布莱奇利庄园。

顺便说一句:可别小看这个“鸡沙滩”。战后,它不仅没闲下来,还成为了北约(无线电)信号情报网NATO's SIGINT)的一部分。到了1950年,皇家空军总算把它转手了;不过,这可不是象咱们当年的第一野战军似的集体就地复员,之后交地方;而是转给了美国人,成了美国空军第6490无线电中队的驻地……再之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里又竖立起了巨大的天线阵列……

[附:本来在这里又往远扯了扯,扯着扯着就来了气;算了,删掉不提了]

为了长久维护布莱奇利庄园的这个情报来源,英国人特意伪装了Y集群司令部。结果,德军轰炸机驾驶员从天上看下去,感觉这儿不过就是个医院而已,也就不会特别关注了——炸医院有什么意思?且不说违反战争法,也不说不人道,关键是千里迢迢飞过来,就是为了炸死几个病人和医生,以及护士妹妹?没必要嘛。

于是,这个地方也还真就平安了。。

不过,1001n本人却不怎么欣赏这种看上去似乎挺“聪明”、实际效果也不错的做法——万一被间谍发现、被奸细告发、被侦察识破、被破译揭穿……总之,敌人要是知道这里其实不是医院,那还不马上就遭到更疯狂的报复?

之后,那些真正的医院,会不会因为这样自作聪明的小花招,而为空袭最后买单?……

在战争中,欺骗敌人是理所应当的;只是,最好还是别拿人道主义设施,特别是医院之类的场所当幌子吧。。

好,关于截收电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里了。

二、整理归类

通过无线电测向,可以相当精确地定位发报地点;比如,来自德国北方港口,以及来自比利时某机场的电报就可以区分出来。这样,电文就可以按不同军种被归类,比如海军方面的,和陆、空军方面的;之后,再把它们分别送向对口的破译机关。

以上这个介绍,其实非常粗略。比如说,某陆军部队临时驻扎在机场,那么截收的电文该算空军的还是陆军的?毕竟这时候的电文还没被破译,大概也只好泛泛归类了。1001n个人的猜测是,或许依靠不同电台的呼号和频率、发报时间,能够进一步区分不同发报单位。无论如何,反映这方面情况的资料很少,这里也只能简单一提了。

三、密码分析

密码分析不仅是布莱奇利庄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这个系列的生存之本。因此,对庄园中的密码分析机构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应该是义不容辞的。冠冕堂皇的话说完了,下面,就让1001n从一些烂木头房子开始讲起吧。

这些烂木头房子,学名叫棚屋Hut),是布莱奇利庄园密码分析机构的代号

说起来也让人遗憾,“破译敌人密码”这么神气的机构,怎么就没取个诸如“锤子”、“铁锤子”、“大铁锤子”“特大号铁锤子”之类响亮的代号呢?

说来说去,还是得怪那支“射击队”的人太多——汹涌而至的工作人员到了庄园以后,本来是个家族私邸的庄园,顿时就开始闹“办公室荒”了——哪有那么多的房间提供给大伙生活和战斗啊?没办法,搭临时建筑吧;这一搭,棚屋这个日后响彻布莱奇利庄园的名字就诞生了。

名字叫棚屋,似乎有点文学夸张的意味;莫非,其实没那么惨?这个问题,还是当事人最有资格回答——当时任空军驻布莱奇利庄园情报官的彼得·卡尔沃科雷西,是这么评价他工作过的三号棚屋的:

当我刚到布莱奇利庄园工作时,棚屋可真的是棚屋,木板结构,又窄又小,四处漏风,破破烂烂 —— 一句话,是座地地道道的棚屋。

为了让大伙有个更深刻的印象,这次就发个新旧对比的图,隆重搞一次忆苦思甜吧,呵呵。这里所说的“旧”,自然是指棚屋们;而新的,则是政府密码学校在战后的衣钵传人——政府通信总部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GCHQ)了。

事先说一句,时间横跨了六十多年,硬要放在一起比较,确实是有失厚道;不过,大伙或许多少还是能看出点味道来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政府通信总部的新楼,外号“炸面圈”(Doughnut)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是卫星图片。

政府通信总部,现在位于英格兰西南部格洛斯特郡的切尔滕纳姆,跟它的前身可不在一个地方了

新楼看完了,我们再来看看棚屋的照片。不难发现,这些棚屋真是够水准;比起原始人时代的有个棚子的草屋当然是好了不少,但是比起现在的高楼大厦,那可就实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号棚屋,看着是不是有点象个车库?

虽然保存到了今天,可到底时间太久,房顶还是老化开裂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四号棚屋,似乎稍好一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到六号棚屋,又不行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庄园里的建筑,普遍水准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这一幢,似乎是行政管理人员办公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是六号棚屋。

当年,人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地工作的

无论条件再怎么差,工作也是要去做的;于是,就在这些简陋的棚屋中,热火朝天的密码分析工作开始了。

关键词(Tags): #破译#密码#二战#英国#布莱奇利元宝推荐:ArKrXe,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