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翻译:对戈尔《气候灾难真相》的质疑 译者前言 -- hwd99

共:💬37 🌺1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十三章 续

戈尔观点:“进一步说,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有多高,速度有多快取,决于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发生了什么——不管我们是否做了选择——现在让人忧虑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评论:一切似乎皆有可能,但从20世纪的数据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海平面上升了多少呢?在Church和White(2006)最近的研究中,他们使用TOPEX-Poseidon和Jason- 1卫星高度表以及潮汐测量数据,发现从187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95毫米(7.6英寸),即20世纪海平面以1.7± 0.3毫米/年的速度上升,在135年期间海平面以0.013± 0.006毫米/年加速上升。研究人员估计,如果以这种速度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到2100年海平面将是310± 30毫米—比1990年高约12英寸。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是微小的,也不足以令人担忧。20世纪末美国东海岸经历了世界上最快速的海平面上升。但是,开发房地产价值剧增.

戈尔所说”海平面上升更高更快是“取决于...不管我们是否做了选择——现在令人担忧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言论是完全错误的。美国现在可以做出最积极的选择是加入欧洲联盟实施京都议定书。但根据全国大气研究中心汤姆威格利所言,京都议定书仅仅避免了2050年海平面上升1厘米和2100年上升2.5厘米。这是因为京都议定书只会避免2050年气候变暖0.07°C和2100年气候变暖0.15°C。现在不管我们是否做出能源政策选择都不会对21世纪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有重大影响。

戈尔观点:“东南极冰架是地球上最大的冰体,并在宽度上仍在增加。但是,2006年有两个新的研究显示,在南极的整体冰量似乎在下降,而85%的冰川似乎也在加速滑入海洋。

评论:戈尔提到的这两个研究,我仅仅可以鉴定一个。科罗拉多大学Isabella Velicogna and John Wahr使用卫星图像推断南极冰量的变化.戈尔提到的是整个南极的(包括东南极冰盖(EAIS))正在失去冰体。事实上,Velicogna和Wahr观察到几乎所有的冰层融化都是来自较小的西南极洲冰盖(WAIS)。

点看全图

西南极洲冰盖(红色)冰量的变化和东南极洲冰盖(绿色)冰量的变化。

来源:Velicogna和Wahr(2006年)。

几个月前,science出版了戴维斯等人(2005年)的研究。文中发现了一个较长时期(从1992年5月到2003年5月)南极冰量变化的平衡.戴维斯等人发现小西南极洲冰盖在大量损失,而东南极洲冰量以更快的速率增加(来自于积雪囤积),致使南极冰量出现净增长。整体效果是使海平面每年少上升0.09毫米.

正如帕特里克迈克尔所说,Velicogna和Wahr从戴维斯等人记录的冰量积累峰值处开始进行分析。参见下图

点看全图

1992年5月到2003年5月东南极洲冰盖冰量的变化(根据高度变化)观测到的。

来源:戴维斯等人。 (2005年)

迈克尔说,“2002年年中(Velicogna和Wahr开始分析)冰量是记录中的最高点。这意味着,在Velicogna和Wahr记录明显下降,可能只是在长期增加期间出现异常增长的短期修整,“他接着补充说:“但谁又敢相信呢?用少于3年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南极那么大的系统,是不可能发现任何有效的变化趋势的。

另外两个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在南极冰量呈正增长的平衡。陈等(2006年)发现,在2002年4月至2005年11月,在东南极洲冰量增量超过了西南极洲的冰体损失,创造一个小的正净收益。同样,温格汉姆等(2006年)发现,在1992-2003年,南极半岛上的积雪引起的冰量增量和东南极洲冰量超过在西南极洲损失的部分.

一个由Van den Broeke等人对南极消融区(该区域夏天冰量损失超过冬天积雪囤积)的研究(2006)显示,到目前为止,全球变暖对南极的冰体的整体平衡没有影响。研究人员发现从1980年至2004这25年间消融区面积没有净增长,也没有冰量损失率变化.

戈尔观点:“其次,冰层上部气温变暖的速度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的气温变化都快。这一发现实际上很令人惊奇,科学家尚未能够解释其原因。

戈尔提到了英国南极调查局约翰特纳和他的同事的研究。特纳小组分析了在过去30年气象气球收集的数据,发现南极上空中对流层每十年冬季以0.5°C至0.7°的趋势变暖,这比全球平均变暖率高三倍.

为了避免有人开始恐慌,有几点要强调。首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卫星还显示,从1978年11月起南极对流层气温每十年以0.12°的趋势变冷。第二,正如戈尔所说,特纳小组无法用气候模型再现观测到的变暖模式,因此研究人员指出,他们不能把这些变化归因于温室效应造成的。“第三,特纳等人观察的每十年增温0.5-0.7°是发生在中流层(600百帕),而不是在表面冰层所在位置。该特纳小组报告了南极表面从1971年至2003年每十年以0.15 °的趋势变暖--大约是全球变暖的平均水平。第四,一些记录表明,近几十年南极表面实际上是大面积处于冰冻状态。

戈尔观点:长期以来,东南极洲冰架仍然被认为是远远比西南极洲冰架稳定,它撑起了岛屿的顶部。这奇特的地质有很重要的两个原因:第一,它的巨大的重量是落在陆地上,因此,它并没有像浮冰那样滑入海洋.如果融化汇入海洋,这将使全球海平面提高20英尺。其次,海洋流经冰架下面的很大一部分时,由于海水变暖,科学家已经证明在冰架底部发生了令人震惊的重大的结构性变化。

评论:戈尔没有提供资料让我们去判断“冰盖底部的结构变化是”有意义的“还是“令人担忧的“.他大概引用了美国宇航局罗伯特Bindschadler的研究,他们表示来自中间深海的水——极地海洋最暖的水——正在融化冰川的水中基地,加快了冰川流入海洋。

Bindschadler谨慎地指出,在极地海洋缺乏致使海面温度升高的所有因素 “,他指出,“较低纬度海水温度将使中间水域[比较温暖]提高零点几度,根本不足以引起冰川突发的加速融化。“那么,冰川为什么会加速消融呢?

据Bindschadler所言,一旦中间层穿透冰碛或海底山脊(屏障般堆积的巨石,砾石和冰川堆积的其他碎片,是冰川最大程度上的撤退),海水就延伸到“地平线“--海面冰层的边缘。参见下图。

点看全图

来源:Bindschadler(2006)

“深海处较强的压力降低了这些冰的熔点,加快了暖流融化的速度,致使冰层快速融化。”由此表明,不管有没有全球变暖的影响,它都将发生。这也说明,融化进程不会停止。正如Bindschadler所说:

冰川退却延长了海水从海底山脊流经到地平线的距离,最终入海冰川撤退到海床。这可能会限制格陵兰岛的撤退,但既不能解救西南极洲,也不能解救东南极洲同样大型的冰川下的流域(海床已经延伸到冰层中心)

康威等人(1999年),在绘制从冰川极盛期以后罗斯冰架地平线退却的图表的研究中(见下图)发现“大多数的撤退是发生在全新世的中到后期,并没有受到海平面或气候的影响。

点看全图

罗斯海湾畔的全新世基线的退却。改编自康威等

康威等人得出结论,目前的基线退却是正常的,并将会继续发生,与温室效应的影响无关:

我们认为,现在基线撤退是全新世中到后期已经持续撤退的一部分,并不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气候变暖或现在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换言之,全新世早期引起基线撤退时就决定了西南极洲的未来,在目前间冰期,西南极洲持续的撤退或完全崩解都是不可避免的。

“何时将必然发生?”康威等人认为,“基线若以目前的速率继续撤退[即20世纪90年代],约7000年后,冰川将完全消失。

当然,这种估计是不确定的,因为冰川是个动态的系统,可以以各种无法预测的方式变化,全球变暖可能会加速西南极洲的持续撤退。虽然如此,在没有人类引起的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戈尔提及的“重大的令人担忧的结构性变化“可能会在千年过后发生。戈尔没有具体的证据证明西南极洲或它的任何重要的部分很快崩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